军团?也许是最后一搏呢

2022-08-12 17:33 来源:长安事

8月8日,华为机器视觉产业峰会暨新品发布会在延安举办。这是华为机器视觉变为军团后首次规模较大的发布会,公布了军团化后的变化,如:以短链条运作的模式来贴近市场、围绕端边云协同的架构共同打造更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上线服务中心及作业平台、和伙伴建立起更广泛、更紧密、更健康的深度合作模式。同时,华为以AI为题,发布了五大系列新品摄像机。

99.png

我们参加过几次华为安防的新品和战略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直播看了一部分,通稿也仔细的进行了学习。总体看下来,跟之前几年的感觉大致相同,就是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都说了,是说产品说的很细致,型号、性能、对比、部分场景,都有表述;都没说,就是战略层面无一展开讲,赋能的场景用户得到的价值无一表述,生态伙伴如何做、怎么得到价值语焉不详,到底是做监控还是做以视觉为中心的更多场景也没有更加深入的解读。

机器视觉定位

首先有个小问题,就是关于机器视觉。机器视觉的定义,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应用的领域,是在工业、农业、医药、军事、航天以及诸多公共服务和商业业务范围。这个疑问就随之而生,华为应该是在2020年把安防改名为机器视觉。但是从近两年的发展以及这次新品会上看,华为的业务还是主要集中在视频监控,而且是范围较窄的监控领域,诸如交通、公共安全、出入口和社区等,对于更加广泛的第一、二产业和企业业务等,好像没有过多的涉及到。这与开始更名后我们期待的发展方向,是有偏差的,也许是我们认知存在误区,但通过广义的定义来说,这还达不到机器视觉原有含义的高度和业务广度。

战略定位有些许看不懂

如果把战略赛道聚焦到监控,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客户和用户的定位,以及与行业传统厂商的对比。拿出兵团这个建制来做,总要有SWOT和自身定位、行业定位以及友商分析吧。华为这种企业,我相信这些肯定是做过的。但听过几次会,看过很多产品,到目前为止,我们依旧还是看不太懂。

用户的定位,如果在监控,那肯定是G端占比重大,按照项目制进行。但目前这个情况,G端近几年,尤其是今年的需求有明显的下降。因为需求、资金及成本问题,乙方的交付周期也明显被被动拉长。这对于靠监控切入到业务领域的企业来说,明显很不友好。客户上其实也一样,终端用户的需求和质量决定客户的采购、集成和销售。任何客户、任何渠道,都无法承受无限压货和需求匮乏。除了G端外,到了E端,真伪需求我们暂不讨论,E端用户需求的花样繁多比G端更甚,购买更是要细化投入和产出,到目前为止还是人海战术最占优。华为的机器视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接触过的甲方用户,都提出过一个问题。前期的投入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按照License进行循环收费,而且费用很高,虽然在国外是常态,但国内的用户,显然接受起来异常困难。这在华为既往做的项目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用户的定位和耐受力这个大战略,是我们第一个看不懂的。

第二个看不懂的,就是与行业传统强者的对比。这一点,我之前写的很多东西里都提到过,老生常谈。可以从几个小方面看。

(1)在监控领域,与传统龙头企业对比,有何优势?这个我相信行业内的绝大多数人都能说出来,优势最明显的是两个,一是品牌,二是网络和云。但这两个优势下放到用户和实际场景下,其实就不那么明显了。能否获得项目,最终要看能否解决问题和带来价值、降低成本。华为入行视觉可见光,比海大宇晚,而且晚的不是一星半点。这里边存在的硬伤就是产品品类和场景解决方案是否够丰富、是否懂行业、是否能满足碎片化用户的需求问题。如果有品牌,但是品类和解决方案没跟上,那终究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这在我们与用户接触的过程中,也不少见。第二是5G,5G的推进速度明显比我们预想的慢,在民用通信领域如此,如果卷到公共业务和企业业务,会更慢,成本也会更高,到目前为止,规模化应用的前景还不明确。云方面,华为的优势在PaaS层。而这次会议,对公有云并没有提及,因为边端云的云,还够不到大云,最多到边缘域。真到了大云层面,城市和各职能部门的一朵云,任何企业都不能通吃,而且这个部门也非机器视觉范畴,且面临的竞争压力比机器视觉有过之而无不及。AI层面,到目前为止,应用到的场景越多,训练的素质越高,所以我觉得,华为开会,这个AI其实不提也罢。

(2)传统的视频监控企业都在往上走,往AIoT、智能物联、可见光+非可见光、全波段上使劲。从根本上看,就是在扩大需求端市场,也从侧面说明,可见光和视觉类业务,对企业的持续高增长需求满足有点费劲,顺着客户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正在开拓新的道路。而此时,华为如果向别人往出走的业务范围里进发,颇有48年入党国的感觉。而且我们要看到,华为做的,其他龙头都在做;其他龙头做的,入行不深的华为却不一定有,不一定能做。这个对比,我怎么也看不太懂。

(3)伙伴和生态。这个还是那句话,对伙伴来讲,与华为合作的价值。海大宇都表过态,有的说尽量与伙伴一起集成,有的说绝不碰集成。但做过行业的都知道,如果集成真出现问题了,他们是能兜底的,是能做而不做,不是真不能做。但这个兜底能力,到入行不长的企业身上,很难,不然也不会压着金牌必须有集成能力。有高度集成能力,为什么选择一个上游绑死呢?还有生态,我前年看过华为的众多生态伙伴,有的还很熟悉。但疑问就在于,到底是拿着项目拉着懂行的伙伴一起做,还是让伙伴拿着华为的牌子去拿项目,这个很关键。如果是第一类,那纯就是取长补短,是个健康生态该有的样子。但如果是第二个,那这个伙伴今年是你的伙伴,明天就可能是别人的伙伴,因为是搭客制的,是利益捆绑而不是能力和业务捆绑。

军团的意义

今年的5月26日,华为的第三批军团成立,里边就有机器视觉。但是这个信息出来时候,行业内的很多同事也在私下讨论过这个话题。总体来说,军团,是要咬牙作战的,而且是背水一战的业务。华为大举进入安防是在2018年,2019年调门最高。经过了将近4年,行业口水战倒是经历了不少,但总体格局一直还是比较稳定。找找原因的话,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把一个龙头企业比作一片森林,这个森林存在已久,其间的生态环境已经非常成熟。生长,开花,结果,落果,播种,这个森林的范围只会越来越大,生态链的环节只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除非遇到行星撞地球或者极端天气,亦或是纵火等外力作用,否则很难撼动。所以作为后来者,先天优势就不大。想要改变格局,还是要从产品、技术、方案出发,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使自己从一棵树,慢慢变成森林。而不是靠技巧和类似贴牌的动作来实现弯道超车,那个不现实。军团的意义,我认为是最后一搏,留给华为机器视觉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多了。就华为那个考核体系,这种业务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的。当然这个话我们说过多次,但大厂里边的结构很复杂,利害也多,所以还是用外交辞令,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结尾

我曾经有个梦想,就是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不然就一直念书直到考上为止。但高考结束后,离清华的成绩差了一个北理工出来。看着爸妈哀怨的眼神,看着同学们都拿着别的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高兴的一批,我也默默地放弃了这个念头,心想:“下辈子,下辈子一定!”这几天一直单曲循环王菲的《天上人间》,就用其中的一句歌词结束吧,“天大地大,世界比你想像中朦胧。我不忍心再欺哄,但愿你听得懂。但愿你会懂,该何去何从~”

责任编辑: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