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五”规划将提振消费提升至系统性战略高度,而安防作为保障消费品质、拓展消费场景的关键支撑,正与消费市场深度融合。从智能家居中的智能门锁、摄像头,到社区改造里的智能门禁、监控系统,再到文旅消费中的智慧安防方案,安防元素已渗透到消费领域的多个核心场景。随着政策持续释放红利,新消费、科技消费成为扩大优质供给的重点方向,安防行业不仅是消费安全的“守护者”,更成为激发消费潜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助推器”。
政策引领:消费升级与安防保障的战略协同
“十五五”规划为消费与安防的融合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增强居民消费力、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同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消费筑牢安全底线,而安防正是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具体措施上,规划不仅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统筹促就业、增收入以增强消费能力,还提出“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其中便包括对包含安防功能的消费产品的补贴支持。
地方政策进一步将安防与消费场景落地结合。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在“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以旧换新”政策中,直接将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智能烟雾报警器等安防产品纳入补贴范围,降低居民购买门槛;浙江、江苏推进“未来社区”“数字家庭”建设时,明确要求将安防子系统作为全屋智能系统的核心模块;四川、湖北、辽宁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老旧小区改造中,强制增补公共区域监控、升级楼宇门禁,既改善消费环境安全性,又拉动安防产品采购需求。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更让兼具安全保障与科技属性的安防消费产品,成为政策资源倾斜的重点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对安防与消费的协同引导,并非单纯刺激短期需求。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中央先后下发1500亿元、3000亿元国补,享受补贴的安防类消费品需求显著提升。尽管国补退坡期短期需求出现波动,但《建议》明确“国补仍是提振消费手段之一”,且更注重通过“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推动安防消费产品高质量发展,例如鼓励AI、物联网技术在安防产品中的应用,让安防从“基础防护”向“智慧服务”升级,契合新消费、科技消费的发展方向。
场景融合:安防产品嵌入消费领域的多元路径
安防与消费的融合已突破单一产品范畴,形成覆盖家庭、社区、文旅三大核心场景的多元路径,且每个场景都呈现出“需求驱动产品创新、产品反哺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
智能家居是安防产品进入消费端最直接的通道。随着居民对居住安全与便捷性需求提升,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已从“可选品”变为“必需品”——智能门锁通过指纹、人脸、密码等多重识别方式替代传统机械锁,解决忘带钥匙、锁具被盗配的痛点;智能摄像头支持移动侦测、双向语音、远程查看,让用户实时掌握家庭动态,部分高端产品还集成AI人形识别、异常行为报警功能,可自动区分宠物与陌生人,减少误报。
据市场反馈,2025年纳入地方补贴的智能门锁销量同比增幅超50%,智能摄像头在新房装修中的渗透率突破40%。除了单点产品,全屋安防系统更成为高端消费选择,例如通过智能网关联动门窗传感器、燃气探测器、烟雾报警器,一旦检测到异常,立即触发本地报警并推送信息至用户手机,部分系统还可联动智能家居其他设备,如燃气泄漏时自动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实现“主动防护”而非“被动提醒”。
社区改造与便民服务场景为安防提供规模化采购需求。住建部主导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安防设施升级是核心内容之一:辽宁沈阳在改造中为每个小区新增3-5处高清监控摄像头,覆盖出入口、停车场、活动广场;湖北武汉推动“智慧门禁+快递柜”一体化建设,居民通过门禁卡或手机扫码即可同时完成开门与取件,既提升安全性,又优化消费体验。
商务部推动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中,福建厦门、湖南长沙要求商圈内安装具备AI识别功能的摄像头,用于陌生人尾随预警、车辆违规停放监测,同时接入公安联网系统,实现“商圈自治+公安联动”的双重安全保障。这类ToG、ToB端的规模化采购,不仅拉动安防企业订单增长,更推动安防产品从“单机运行”向“联网协同”升级,例如社区摄像头可共享数据至物业、公安、消防等部门,实现安全事件快速响应。
文旅消费与夜间经济场景则催生智慧安防解决方案需求。为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各地在开放景区、商业街区、夜间市集时,均将安全保障作为前提条件。陕西西安在大唐不夜城升级中,部署AI人流密度监测系统,当区域内人数超过阈值时自动触发限流提示,同时通过无人机巡查覆盖地面监控盲区;重庆在洪崖洞等夜间经济聚集区,加装智能应急广播与紧急报警装置,游客遇到问题可一键呼叫工作人员,系统自动定位报警位置并调度附近安保人员。
这些智慧安防方案不再是简单的“监控+报警”,而是融合了大数据、AI、物联网技术,例如通过分析游客流动轨迹优化商业布局,通过人流数据预测消费高峰,既保障安全,又为商家提供经营决策支持,实现“安全与效益双赢。
市场机遇:新消费浪潮下安防行业的增长新极
新消费浪潮正为安防行业带来结构性增长机遇,不仅体现在产品销量的提升,更在于商业模式、技术应用与市场格局的重塑,让安防从传统的“B端政府/企业采购”向“B+C端协同”转型,打开增量空间。
从市场需求看,新消费群体与消费理念变化推动安防产品升级。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后,对安防产品的“科技感”“颜值”“交互体验”要求显著提升:例如智能门锁不仅要安全,还要具备联网功能,可与手机APP联动查看开门记录;智能摄像头需支持AI宠物识别,避免因宠物活动频繁触发误报;部分年轻消费者甚至追求安防产品与家居风格的搭配,推动企业推出极简风、复古风等设计款产品。
同时,“银发经济”带动适老化安防需求增长,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环集成跌倒报警功能,家庭摄像头增加“一键呼叫子女”按钮,社区安防系统设置语音提示功能,这些产品既满足老年人安全需求,又减轻子女照护压力,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具备适老化功能的安防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7%,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从技术驱动看,AI与物联网技术让安防产品从“被动防护”向“主动服务”转型,拓展消费场景边界。AI技术的应用让安防产品具备“感知-分析-决策”能力:智能摄像头可自动识别高空抛物、车辆剐蹭等事件,无需人工值守;智能门锁通过人脸识别判断用户身份,为老人、儿童自动开启便捷模式,为陌生人触发报警。物联网技术则实现安防产品与其他消费设备的联动:例如智能门锁开门后,自动联动屋内灯光、窗帘开启,同时关闭安防系统布防;燃气探测器检测到泄漏时,除了报警,还可联动油烟机排气、关闭燃气阀门。
这种“安防+场景服务”的模式,让安防产品不再是孤立的设备,而是成为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的“入口级产品”,例如部分企业推出的“安防APP”,既支持远程查看摄像头、控制门锁,还可接入周边商户服务,提供家政预约、快递代收等功能,实现“安全服务+生活服务”的融合,提升用户粘性与商业价值。
从资金流向看,资本市场对“安防+新消费”领域的偏好显著提升。传统消费板块如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资金持续流出,而包含安防元素的新消费领域如智能家居、智慧社区获主力资金增持——2025年二季度,智能家居板块机构持仓比例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智能门锁、智能安防系统相关企业股价平均涨幅超15%,显著跑赢大盘。
机构投资者认为,安防与新消费的融合领域兼具“政策确定性”与“成长空间”:政策层面有消费补贴、场景建设支持;需求层面有居民安全意识提升、消费升级驱动;技术层面有AI、物联网赋能,三重因素叠加下,行业增长确定性高于传统消费板块,因此获得流动性溢价。
中国移联教科院相关专家指出,安防与消费的融合是“安全需求与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未来五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需求驱动下,安防行业将不再局限于“安全保障”的传统定位,而是成为新消费、科技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消费品质提升与内需拉动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推动自身产业规模向万亿级迈进。
责任编辑:石旭
小手一抖把码扫,物联消息全知晓
2025-10-29
2025-10-30
2025-10-29
2025-10-29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1-03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