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层工作中枢”?它如何助力基层“智理”?

2025-09-08 02:29 来源:《中国安防》

导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关键环节,承担着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着数据碎片化、部门协同不畅、治理手段滞后等诸多挑战,亟待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实现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基层工作中枢”应运而生,它以数据整合、流程优化、智能应用为核心,致力于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治理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为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一、“基层工作中枢”发展分析

在我国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的大背景下,基层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面临着数据割裂、部门协同困难、重复填报、响应滞后等现实痛点。条线系统众多形成的“信息孤岛”、事件流转链条长导致的反馈迟缓,以及治理手段智能化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从现实情况来看,条线系统众多且底层数据不统一,形成“多头采集、多口上报”的信息孤岛,导致数据资源价值无法有效释放;基层事件流转链条长、反馈慢,网格员与工作人员普遍反映“系统多、入口杂、任务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基层治理手段的智能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难以满足现代城市治理的需求。

为应对这些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基层工作中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例如《“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公共数据整合共享。此外,《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等文件均对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作出部署,为“基层工作中枢”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基层工作中枢”作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其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它旨在通过构建统一数据底座与应用体系,打通“数据堵点”,实现数据从孤岛资源转为高效要素、被动填报转为主动服务,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数据资产化、服务智能化。

二、“基层工作中枢”助力基层“智理”可解决的问题

聚焦于“数据、流程、反馈统一治理”这一核心主线,“基层工作中枢”通过技术创新与流程重构,能够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的诸多难题,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1.统一平台入口:破解“系统迷宫”困境

基层工作人员曾流传一句话:“上班先登十个系统,下班还在切换账号”。针对这一痛点,“基层工作中枢”构建“一个中枢+五大中心(支撑中心、数据中心、应用中心、智管中心、联控中心)”的集成架构,整合分散的部门自建系统,达成了“四个统一”,统一任务入口,基层人员通过平台“一次登录”即可承接综治、民政、执法等50多个模块的任务;统一数据归集,打破系统壁垒,集中承载基层治理全量数据;统一分析展现,通过驾驶舱等可视化工具实时呈现治理态势;统一共享接口,建立可扩展的数据交互标准,形成集约高效的平台底座。统一平台入口让基层从“被系统绑架”转变为“用系统提效”,治理的便捷性实现质的跨跃。

2.智能数据治理:让数据“说话算数”

数据质量是治理的“生命线”,“基层工作中枢”通过标准化处理,可让“沉睡的数据”变成“管用的资产”。平台精心打造区县级“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以“一标三实”为核心,对基础数据进行归集,清洗整合21类516项标准治理事件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口径与质量规范。同时平台嵌入国家数据规范代码集,打通CIM平台、统一地址库、社会治理专题库等系统对接通道,推动数据标准化、资产化,形成“来源可信、结构清晰、可计算可调用”的治理数据池。数据的“统一与鲜活”,让基层治理告别“拍脑袋决策”,步入“用数据说话”的新阶段。

3.数据流通复用:为基层“减负松绑”

“报表减负”是基层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基层工作中枢”创新“一次采集、全域复用”模式,从源头减少重复劳动。平台构建了“数据一次采集、按需调用”的机制,基层工作人员只需依据责任清单采集一次数据,系统便可通过库表共享、API接口、事件驱动等方式,自动将数据同步至各个业务场景,减少人工报送频次。整合条线部门报表需求,构建信息项清单与场景数据清单,推动数据模型从“表单主导”转向“结构主导”,实现“人找数据”到“数找任务”的主动服务模式,进一步减少基层重复填报工作量,让基层从“表哥表姐”的繁琐中解脱,有更多精力深入群众,切实为基层减负、为治理增效。

4.流程重构与事件响应:让治理“跑在风险前”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快速解决问题。“基层工作中枢”通过流程再造,构建“事件发现—智能分拨—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链条。“任务中心”模块对任务全流程管理机制进行重构,达成任务的合并处理与自动化流转,构建全链路数字治理闭环,有效提升了跨部门协同效率。同时“事件响应”机制可支持多源事件输入,实现“以数定责、以数定人、以数派发”,推动基层治理从“按计划执行”向“按数据驱动”转变。

5.智管中心与联控中心:让治理“智联全域、协同高效”

基于沉淀的高质量治理数据,“智管中心”构建多维驾驶舱与专题分析模块,可视化展示人员走访、任务完成率、风险指数等治理态势,为基层提供实时研判支撑。同时引入大语言模型与规则引擎,探索热点事件自动识别、重点对象风险预警、数据异常智能提示等功能,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加前瞻、精准的决策参考。“联控中心”通过统一接口管理与网关服务,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平台的数据任务贯通,实现任务同步下发、结果实时回流、日志全程追溯等能力,确保打通“数据上得来、任务下得去、结果回得来”的全流程治理链条。同时平台支持多种外部系统接入,降低数据对接门槛,实现政务场景一体化运行,减少对基层重复工作系统的使用成本。

三、“基层工作中枢”的探索实践与成效

物芯数科打造的“基层工作中枢”经过实践应用,已初步形成以数据要素为基础、业务流程为牵引、智能调度为支撑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取得多方面成效。

1.平台架构与功能落地

“基层工作中枢”以“数据、流程、反馈统一治理”为主线,依托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县域治理中枢。其“一个中枢+五大中心”的框架,整合了分散的部门自建系统,实现了数据、任务、分析和共享的统一,为基层治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平台支撑。这种架构设计确保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基层治理工作能够顺畅开展。

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已累计整合300余个基层业务流程,构建1800余对对象关系,沉淀21类516项标准治理事件,建立2套平安风险等级评定指标体系和7类风险预警模型,初步形成基层治理数据知识图谱。支撑中心统一建设1300余项标准字段和多类治理模板,为数据治理与智能分析提供规则支撑。

主动承接“治山护水平台”相关业务流程,通过事项与数据的双整合,推动“经济生态平台”与“基层工作中枢”的协同运行,打通生态治理与社会治理的业务链条。同时平台统一承接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数公基)相关的数据采集与核验任务,实现标准地址库与治理数据的联动更新,避免多平台部署和重复填报。

此外,平台实现“1次登录,任务1步执行,数据1次采集,APP只装1个”的目标,整合多平台任务入口,统一调度政务条线任务,推动条线任务归口管理、基层力量统筹调度,构建“条线归集、块上协同”的“条抓块统”运行机制。通过“任务中心”和“事件中心”推动任务合并、流程归集和事件闭环处置,基层重复工作量明显减少,跨部门协同效率大幅提升。

2.创新路径与经验启示

在理念、技术、模式及机制等多个方面,平台均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探索,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1)理念创新

摒弃“以报代管”的传统思维,聚焦于“数据统一治理、任务高效调度、服务智能响应”,将数据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要素融入业务链条和运行机制,推动平台从“填报型平台”向“治理型平台”转变。

(2)技术创新

“一中枢五中心”的结构设计打破了原有的“系统烟囱”现象,集成多个中心的功能,构建起标准字段统一、数据接口规范、治理模板共享的数字平台体系,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的高效对接与流转。

(3)模式创新

依托任务中心和事件中心,推动任务合并、流程归集以及事件的闭环处置,构建“采集—受理—处置—反馈”的全流程事件闭环链条,形成“条线统派、基层统办”的新型治理模式,促使“条抓块统”向系统化、可视化方向转型。

(4)机制创新

构建“任务+数据+事件”的一体化调度机制,配套数据采集、归集、治理、共享、评估等制度机制,出台基层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标准数据字段集、数据质量评价机制等,建立数据减负“账单”机制和用户评价机制,确保平台以基层感受为首要导向,成为真正可用、好用、基层愿意使用的治理工具。

四、“基层工作中枢”未来发展建议

结合我国“一网统管”建设目标,“基层工作中枢”需从技术、制度、应用等方面持续优化,进一步助力基层“智理”。

1.技术层面:深化智能赋能与感知升级

提升预测性治理能力,基于历史数据与实时感知,开发风险预警模型(如老旧小区消防隐患、流动人口异常聚集等),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防控”;扩展物联感知覆盖,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区域增设智能设备,完善基层感知网络;优化低代码开发工具,方便基层自主配置个性化业务模块,快速响应治理需求变化。

2.制度层面:健全标准规范与安全保障

推动基层治理数据标准化建设,统一数据格式、事件分类等核心标准,确保跨区域复用;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数据分类分级保护要求,完善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共享等全流程安全审计机制,防范数据泄露风险,保障居民隐私与数据安全;建立动态评价体系,从“基层减负度、事件处置率、群众满意度”维度定期评估,倒逼平台持续优化。

3.应用层面:拓展应用场景与协同范围

强化在治安防控、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支撑作用;引导群众参与,开发居民端入口,支持隐患上报、服务预约等功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强与上级“一网统管”平台的衔接,实现数据与任务的无缝流转,提升城市治理整体效能。

五、结语

“基层工作中枢”作为“一网统管”在基层的关键落点,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运行的安全、智慧与高效。通过持续创新与优化,这一模式将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数字化支撑,助力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

责任编辑: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