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标准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指南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线,遵循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原则,旨在构建工信领域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
指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统筹人工智能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原则,旨在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安全领域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构建保障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水平安全的标准体系,夯实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保障产业安全的基础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更好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速迈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指南提出,1-2年内,急用先行,快速突破,初步构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体系框架,明确标准体系的总体架构、分类和关键标准领域;3-5年内,全面保障,产业落地,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体系,补充和细化各领域的安全标准,涵盖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覆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各个方面,并促进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协调。
指南对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标准体系结构、框架,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基础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算法模型安全、应用安全、赋能安全等作了规定。
其中,在智能产品安全方面,要求规范人工智能产品在具体应用场景下的安全要求,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移动终端、数字人、智能系统、生物特征识别终端等智能产品安全防护与检测标准。
在智能服务安全方面,要求规范面向特定业务场景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务安全保障要求,包括智能软件开发安全、智能设计安全、模型即服务安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生物特征识别服务安全、智能产品辅助操作安全、智能服务安全运营、智能服务安全风险评估、智能服务安全保障能力评价等标准。
责任编辑:石旭
小手一抖把码扫,物联消息全知晓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9
2025-07-29
2025-07-29
2025-07-31
2025-07-30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