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联合印发《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先进团体标准,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指南》指出,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指南》提到,物联网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感知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其中,感知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射频识别、音视频采集、高精度定位等技术,负责实现数据感知、采集和获取;网络与通信技术包括协议、接入、组网、融合等技术及设备,负责实现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信息模型、数据分析、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融合、数据接口等技术,负责实现数据交换共享、信息协同。同时,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数字化管理等需求带动下,催生出边缘计算、物联网操作系统、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并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实现全面感知、泛在连接、安全可信、智能应用。
《指南》提出的物联网标准建设重点方向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运维标准和应用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包括:
1. 感知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信息感知、采集、获取等相关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射频识别、音视频采集、高精度定位、无线感知、无源感知、融合感知等标准。
2. 网络与通信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网络架构、设备、协议、接入、组网与融合等相关技术,包括物联网卡基础安全、硬件类型、使用规范等标准;物联网网络接入设备、交换设备、网关等网络设备标准;短距离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有线通信、海上通信、水下通信等通信技术标准;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低功耗广域网、卫星物联网、确定性网络、时间敏感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IPv6等网络技术标准;物联网接入公众网络或专用网络的网络接口标准;异构物联网互联、配置、协同、调度、互操作等网络融合标准。
3. 数据处理技术 用于规范信息模型、数据分析、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融合、数据接口等技术,包括数据字典、元数据、物模型等信息模型标准;协同信息处理、规则引擎等数据分析标准;存储结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治理等数据存储与管理标准;数据汇聚、感知信息融合等数据融合标准;数据交换共享、人机交互、数据互操作、数据可视化等数据接口标准。
4. 融合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系统设计及应用过程中关联的相关技术,包括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分析、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等大数据融合技术标准;资源虚拟化、分布式资源管理等云计算融合技术标准;数字身份、数据上链、共识机制、轻节点或多节点组网等区块链融合技术标准;物体运行机理模型、边缘智能、模型压缩、联合学习、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融合技术标准。
5. 射频与电磁兼容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频率使用、射频性能、电磁兼容性能,包括物联网设备和系统射频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电磁兼容要求及测试方法等标准。
6. 边缘计算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边缘数据采集与处理、边缘设备、边缘平台、云边端协同等技术,包括边缘计算通用要求、边缘数据接口、边缘数据管理、资源配置与协同、边缘节点、边缘网关、边缘控制器、边缘智能等标准。
7. 物联网操作系统 用于规范物联网操作系统的通用基础功能与技术要求,包括操作系统架构、内核及驱动接口、系统服务、资源共享与虚拟化、分布式协同、应用开发框架、安全性等标准。
8. 数字孪生技术 用于指导基于物联网的目标实体与数字实体间交互映射、仿真、分析、辅助决策等,包括数字孪生参考架构、面向不同系统层级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数据交互与接口、性能评估及符合性测试等标准。应用标准包括:
1. 农业 面向农业应用场景,规范环境监测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生理特征监测终端等技术参数、协议接口、采集数据目录等。
2. 工业 面向工业物联网设备平台的研制、生产、应用,规范工业制造中信息感知、自主控制、生产环境监测、设备健康管理、物料实时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3.服务业 面向家居等服务业应用领域,规范相关物联网系统的架构和接口要求、平台的功能和技术要求、设备的管理和监测要求、数据的处理和融合要求。
责任编辑:石旭
小手一抖把码扫,物联消息全知晓
2024-09-11
2024-09-09
2024-09-10
2024-09-12
2024-09-10
2024-09-11
2024-09-13
2024-09-10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