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产研可靠性远不及算命

2022-11-24 05:29 来源:长安事

    最近好像没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热点;系统性的智能物联赋能自动化文章还在构思,是个大工程,再拖一拖~今儿随便瞎说点感想,只求不太情绪化。

算命再来袭产研不好做

月初,20条出来后,原想着这下可以了,得赶紧出差了,再不跑客户就要饿死了。结果,喜提一个七天接着另一个七天居家,单位的同事绝大部分居家,到岗的还要时刻担心被封,走到哪儿都带着电脑。

二季度初,我们研究一季度GDP和各公司财报时,得出的结论是,今年安防(技防+实体防护)市场增长率约为5%,行业内规模型上市公司增长率约为15%,新业务较突出的增长率可在20%左右。但这个指标,我们需要进行更正,结论是:总体低于一季度的预期,探底不知道在何处。个人判断,凡是能活下来的,好一些的营收应该能守住10%增长率的大关,利润有大概率倒长。这个情况分类看,一种是确实利润有问题,尤其是偏向G端和B端业务的企业,收款确实存在困难;另一种是反正今年也就这样了,干脆把亏损一把都记了,或者在别人不敢投入的时候投入一把,在接下来保持身位优势。

中型的,无论上市与否,如果企业经营边界不宽泛,那都会比较困难。今年熟悉的几家科创和三板的公司,营收在亿元这个区间的,一年亏损均为25%-30%,都在苦苦支撑。有国企或政府项目订单的,拿着订单质押贷款;有房有地的拿实物质押。但靠贷款毕竟不是生存之道。而且这个趋势何时能好转,疫情和经济两条大线怎么走,政策如何导向和纾困,做产业研究的根本无从知晓,企业经营者也无从判断。如果说根据一个人的性格和人脉去算命,还能靠谱的话,那今年产研真比不上算命的,连个预期和感知能力都没有。这点我们远比不上做资本的同事,他们最敏感,消息也最灵通。

640.jpg

2022上半年部分涉及安防业务上市公司业绩情况(转载)

大致的判断是,今年安防市场总体增长不超2%,有可能与去年持平。物联网TOG业务会出现小幅度下跌,TOB业务守住回款的前提下能有小幅增长,渠道和运营持平或者下跌是必然。至于工程和集成企业,我想干这行的大家都挺熟悉,自己去问问也能明白有多少是靠着贷款度日的,今年身边又有多少做小项目的兄弟关了公司。

几个亮点比较突出的行业

上边说的,多是行业内的传统产业。今年与资本市场和投融资公司同事沟通学习过程中,他们提到了几个点和一两个产业,在今年和未来,还是很有发展亮点的。

一是信创。信创涵盖的范围较广,有基础设施、IT、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等,其赋能的行业也较为广泛。关键是,它包含了诸如芯片和网络安全这种国家大力度扶持的产业。所以投资者异常青睐,也时常有国家队进场包揽。

二是大数据。这个与信创一样,也是一个名词包含了上下游、软硬件N多厂商和行业。尤其是平安中国、智慧城市相关的AI+大数据,前景也很好。这个产业已经做了很多年,我想各个分支的龙头都已经形成的差不多了,真要进场,还是选择的场景要细致、精致,越小越好。这样第一能生存,第二解决客户刚需,第三真是想卖,估值也不会很大,容易出手。

三是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信创包含了信息安全,但值得单拿出来说。因为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性不断提升,以及以网络、数据、行业形成的闭环逐步成型,信息和网络的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个人安全。这个安全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财产,也有情报。所以国家也好,国家投资队也罢,都在不遗余力的进入到这个领域。信息安全目前国内没有一家独大,而且其细分不亚于安防的下游,机会还是有很多。

企业的环境困境和舆情

近期,行业里的一个老前辈连续发了两篇文章,概述了大华面临的困境,主要着眼点在于制裁和存储、芯片等对大华的供货能力和国际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这个问题已经由来已久,但今年随着美国中期选举和“毛衣战2.0”版本的来袭,负面消息比原来更甚。几个龙头一直在不断加大库存,而且寻找可替代的合作伙伴保证供应链安全,但一些重要单元目前可替代性比较差,诸如高性能芯片、存储等。而且短期这种压力可能会持续加大,何时缓解不得而知。消息是否准确,其实最好的旁证就是股票。我这个小白每一次看到跌出新高度时总会沾沾自喜的以为能抄到底,结果往往换来的是泪流成河。我一直说资本市场的嗅觉最敏感,他们的消息太灵通了,一旦大幅抛售,肯定是有原因的。两强飞流直下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我和我周边一群傻X呵呵的同事兄弟们也被折磨的痛不欲生。所以这样看,这个危机是持续性的,就像蒋博士所言,希望早日整合资源,让国产芯片成型、成规模、成为高精尖,才是我们解套之时吧。

近期还有某大厂高管降薪的新闻挺受关注。这个其实没啥好说的,那些愤愤不平的兄弟,往往没关注这两年有多少企业裁员甚至缩减、关停。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是挣钱的机器。挣了钱,要对股东负责,对投资人负责,还要对员工负责。如果不挣钱,哪里来的钱去涨薪、扩张?管理层降薪,没动底下员工,没裁员,就已经是在咬牙坚持保障最广大兄弟的利益了。动不动就劳动法、PUA,说这种话的兄弟,一定没过过入不敷出、锱铢必较的日子。员工每天被可能闹铃叫醒,但老板一定是被经营的生物钟叫醒,睁眼第一件事想的肯定是,今天要花什么钱,如果不挣钱,这些钱都是净亏损,要想什么办法去找投资人、去搞项目。如果实在觉得我们的企业家德行不够,那建议去找马斯克谈谈,聊聊他是怎么给个准备期而不用赔偿一分钱遣散推特员工的。

写在最后

由于工作原因,加了好多微信群。近期关于疫情的话题,大家讨论的很热烈,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现在的舆情环境相当复杂,较之5年以前、10年以前,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每个人都可能是舆论的终端和新闻传播器和扩大器。所以,那些顶着自家厂商名头的同事们,在讨论敏感话题时,建议一定要谨言慎行,少说为好。往往一句无心之言,就会给自己企业带来难以想象的舆论灾难,而且是无妄之灾,想哭都找不到门那种。

责任编辑: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