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拉网大排查收官 疏漏下的隐忧该如何弥补?

2020-02-24 09:03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缙霄

2月17日起,武汉在全市展开为期3天的集中拉网式大排查,以期在2月20日完成“五个百分之百”工作目标,即“确诊患者百分之百应收尽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检测、发热病人分之百进行检测、密切接触者百分之百隔离、小区村庄百分之百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

微信图片_20200224095128.jpg

可被年轻人轻松翻越的隔栏

但据调查,虽然绝大多数社区在彻查严管,但也有个别地方在抓实抓细方面,仍需加强。有部分小区出入口管理较为松散,已封闭的出入口也有管理漏洞,用于封阻护栏高度过低,且现场无人员值守,年轻男子护栏可从两侧轻松翻越护栏。还有的小区人员进出频繁不说,虽有工作人员看守,但并不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与登记,形同虚设。再有便是有群众反映,曾通过正规程序从外地驾车返回武汉,晚上7时进入小区地下车库时,车库门口的栏杆通过蓝牙系统扫描车牌,直接予以抬杆放行,全程既没有工作人员拦车询问,也没人为其测量体温。

摸清“底数”,以科技弥补错漏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点,在当前基层防控疫情压力大,人力物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以人防为基础的传统手段已经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压力。而面对当下在防疫一线战场所出现的种种因“人”而产生的错漏,合理运用技防手段进行解决,进而解放基层的战斗力,不失为一种上上之选。

1、智能监控监管出入口漏洞

对于因为人手不足而产生的出入口管理漏洞,不妨尝试使用智能监控进行监管。萤石智能家居摄像机具备移动侦测功能,可以安装在隔离围栏附近,当有人经过或翻越围栏时,都会给手机推送告警消息,监管人员能第一时间查看图像消息,如果将智能家居摄像机关联到萤石云视频APP,工作人员还能实现远程视频对话,对不自觉的群众进行喊话劝阻,以保证社区隔离的效果。

同时通过萤石设备的自身热点,解决了传统监控必须依靠组网使用的短板。快速的为临时岗亭建立监控设施并通入使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工作人员进行防控工作的执行,要明确的是,社区防疫人员并无执法权,一旦起了争执进而升级到推搡、互殴,往往后果难以预料,针对近期网上爆出的种种社区防疫人员“暴力防疫”的情况,智能监控设备也可以形成有效的监管。

2、人脸识别助力进出人员管控

疫情当前,机场、火车站、社区园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戴上口罩无法进行人脸验证,摘下口罩进行验证又面临交叉感染风险,这也使得戴口罩下的人脸识别成为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在疫情面前,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略显鸡肋与尴尬,但在病毒的高感染性下,非接触式的人员身份验证仍是主流应用方向,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2月18日,抗疫前线动态显示,广州的一些公交线路上已经开始应用人脸识别测温仪。乘客上车时,只需面对着仪器1秒钟,这个不怕病毒的“监管员”就能完成温度和身份识别。但凡发现有异常,其就会自动报警,同时相关数据也会实时回传防疫后台,供以溯源跟踪。

人脸识别顺利应用于于抗疫一线的背后,是无数企业夜以继日的改良算法模型的结果,与传统方式相比,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为此次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此次全民戴口罩倡议下的人脸识别技术也暴露了其局部识别的不足,仍需要企业去冷静完善技术的实际落地效果。

3、大数据助力车辆出入管理

谈起车辆管控,就不得不说说大数据对于防疫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本次防疫战的初始阶段,“500万人离开武汉,900万人留城”这个初期对防疫至关重要的数据便是来自于百度迁徙的大数据。

从大数据角度看,这次疫情的防扩散方面,交通和出行大数据最关键。交通大数据为防止蔓延做了第一步,溯源。第二步,病源地哪些人“出来了”、目的地在哪,则需公安大数据将接力棒接下,并通过住宿、景区等需要身份证信息的地方划定出行路线,锁定这个人的坐标并追踪高危区域、密切接触人群等。

而在具体使用方面,如苏州就通过科达疫情防控APP,结合检查站及社区业务,实现了全市疫情防控全维度管控;在柳州,通过科达疫情防控APP,实现了对入城人员及车辆的整体管控,为城市安全铺设一道安全防线。

从社区应用的角度来说,该APP主要为社区防控排查进行助力,实现入户登记和跟踪重点人员的功能。在收到相关单位推送的核查人员信息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走访,若发现更多疑似人员,可直接在APP中新增名单。如上文所讲,通过正规程序从外地驾车返回武汉,并以车牌识别提供了数据交互,那么数据后台便会为社区工作人员发出指令让其进行排查,置之不理的情况将不再发生。

当前的严格防控,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

还记得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在排查时总是不忘叮嘱:务必做好一线人员特别是商超工作人员的防控工作,越严格越好。他说,“当前,疫情防控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打好武汉保卫战,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现在的严格防控,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

而在“摸清底数”之后,及时的以科技手段查缺补漏,可以说是战“疫”路上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科技向善,共渡时艰,为基层防控筛查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持,为防控贡献“智慧”力量。

责任编辑:潘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