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黑科技!你对“抗疫先锋”无人机了解多少?

2020-02-13 11:58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缙霄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与病毒的战争已不觉行至中局,各地捷报频传,已有一千多位病患痊愈出院。上海医疗救治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称:“目前来看,这个疾病是可控、可治的。”同时他也指出,接下来最大的难点就是春节后返程潮的到来,“同时无论多严密的管控的措施,都需要大家的配合,希望大家在返城后在特定的点待两周把病毒闷死,如果只是医护人员在奋斗,这场战是打不赢的”。

同时从各地新闻报道与网络舆论来看,全国各地都有那么一小撮“不堪寂寞”的小伙伴,即使是疫情当道,也按捺不下躁动的心。从各地传来的新闻、视频来看,无论是出门走动还是聚会聚餐抑或是聚众打牌跳舞,都有他们的身影,为了规劝他们“改邪归正”,各地参与防疫的人们用尽了各种手段。

“硬核”规劝,无人机助力病情防控

同时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较之十七年前的非典更强,而传播几率又不会因为人的意识被左右,如何在确保各地防疫工作人员的安全就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但伴随1月28日一部火遍全网的小视频发布后,问题迎刃而解,让人们纷纷感叹原来还有这种“操作”。

1581563897(1).jpg

用无人机劝阻未戴口罩出行的老人回家

视频拍摄者春节刚好赶上回家过年,就想帮村里做防疫宣传,视频中的老奶奶因为不听劝阻,不佩戴口罩执意多次外出,被村委会用无人机监控起来了。

而据事发地第一书记介绍,在疫情期间,因为村里的老人防控意识有些薄弱,有时候在家待不住就想出门走走,也没有戴口罩的习惯。目前村里会安排村干部进行巡岗和宣传工作,另外还通过广播等方式对村民进行提醒。对于无人机的使用,他表示效果比以往的宣传更有效,“村里老人也不怎么出门了”。

这个视频的发出似乎是一个信号,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各地不约而同的都采取这种更加便捷、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方法。无人机防空俨然成为了一种风向。

2月3日,宁波多地出现无人机身影,发现有聚众行为,立即飞过去喊话提醒,瞬间散场;2月4日下午,南京溧水区城管局派出无人机巡查,发现一群年轻人在城区一公园打篮球,还脱了衣服、不戴口罩,城管队员直接通过无人机“硬核喊话”让大家赶紧回家;同日,山东临沂一村支书无人机喊话,宣传防控知识,对在家待不住、街上闲逛的村民进行劝阻令其归家。

实际上,从高空喊话只是无人机最基本的应用,目前无人机的高精准度,已经可以实现人车引导、群体测温、聚集人群疏散、“空中和地面”立体宣传。除了进行防疫宣传外,也有不少地方利用无人机在街道等场所喷洒消毒液消毒,利用热成像无人机,为居民进行零接触、远程测量体温,让高科技发挥出高效率。

例如广州天河区公安分局于2月5日开展无人机定点消毒喷洒测试,据悉测试效果已达预期,未来多轮测试后便会投入正式使用并推广;另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伴有发热症状,测量体温成了重要的疫情防控措施。然而,测量体温需要近距离接触,因此也提高了健康人群的感染概率。借助无人机携带红外探测器识别物体,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可以快速完成大量人员的体温测量工作。与传统靠人力逐一排查相比,这种无人机解决方案能大量节约人力,缓解目前人员紧张且容易感染的情况,同时准确度更高。

据了解,近日来,多省公安机关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利用无人机进行隔空中喊话宣传劝导。而据浙江省省公安厅警用航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机在抗疫工作中的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抗疫工作效率,更提升了抗疫宣传效果,有效降低了直接接触带来的风险。巡特警、交警等警种也都不断加强警用无人机装备及人才队伍建设,全省警用无人机战队将持续深入到疫情防控一线,疫情不退,警用无人机战队不退。

多领域深入,无人机作用不止于此

无人机作用远不止于此,从农业植保、地理测绘、休闲娱乐,无人机基本实现了在工业级和消费级市场的全面开花。近年来,无人机的应用不断深化,已逐步应用到指挥调度、侦查追踪、边境防卫等多项工作中。

例如我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大多数海滩上没有基础设施,也没有电、不通光纤,沙滩上更没法支起硬的东西难以布控监控设备。而如果采用无人机进行巡航,则可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AI和大数据的加持,无人机可达到定时全自动巡航,解放人力。同时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建立主动发现体系,可以抛开过往的人工汇报,进行智能化、实时化的管理。

而从交通领域来看,我国虽是人口大国,但因为人口的集中和国土的广袤,就导致部分地区因为地广人稀而疏于管控。往往在这些地方非法托运、违规运输等重大安全风险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通过无人机的传感器与摄像头可组成一张“天网”,对车辆运行轨迹进行跟踪,以建立名单数据,进而让整体管控变得智能化、实时化,一旦出现问题,有关部门则可及时到场处理。

从公安领域来看,以警用为代表的多个细分领域已经应用无人机,这些安防无人机到达现场之后能够迅速展开还可以多角度大范围的进行现场观察,采集现场数据,迅速将现场的视、音频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跟踪事件的发展态势,供指挥者进行判断和决策,这是一般监控设备无法比拟的。而许多安防企业已经纷纷与无人机技术“牵手”,研制发售安防专业级无人机,例如海康威视推出的“雄鹰”系列、大华股份的“X”系列等。

由此可见,对于我国来说,无人机是推动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中国”的物质载体之一,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有关研究机构就曾预测,从2014年至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销售规模将连年递增,各领域的实际应用也将不断扩大和深化。

这表明,我国无人机拥有庞大的市场基础和强有力的消费潜力,基本上具备了飞得更“高”的良好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只要一方面不断加强无人机应用领域的细化和普及,另一方面持续推进传感、定位、避障等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从横纵两方面不断加快无人机的应用进程,促进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壮大,未来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便将逐步走向成熟。

结语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无人机虽对于多领域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其自身普遍较为昂贵的造价,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无人机集体巡航虽好,但怎奈过于“奢侈”,大规模部署尚待时间。另外因为无人机的视角特点则注定了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是传统监控设备远不能及的,这就又导致了其对画面传输、后端算法有相当的要求。

不过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但总会在行进的过程中日趋完善。随着各项制度和管理的不断更进,无人机的有利面将会不断被挖掘,并终将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帮手。

责任编辑:潘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