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智慧法院 看传统与黑科技碰撞而出的耀眼火花

2019-09-11 10:32 来源:智安物联网

“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从西周的“大司寇”到唐宋的“大理寺”、元代的“大宗正府”、明清的“三法司”再到民国延续至今的“法院”,在华夏的历史长河里,法院的存在贯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

转瞬到了现代,一提到法院,你脑海中所浮现的第一画面是什么?是头戴假发身着黑色法衣斗篷的法官还是那本厚厚的法典抑或是在两方律师义正言辞的辩护下奋笔疾书的记录员?

timg.jpg

走进智慧法院 看传统与黑科技碰撞而出的耀眼火花

其实有着这些死板印象的你已经OUT了,就在2019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述元在全国法院第六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做专题报告,以执行信息化、电子卷宗、电子诉讼等为重点,全国法院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且目前建设成效显著。

诉讼服务是人民群众感受司法文明的窗口,推进电子诉讼,让群众少跑腿,又有利于提升诉讼便捷化水平。推进电子卷宗,让档案“瘦身”则是打通智能化办案的关键环节。部分企业、个人拒不执行诉讼一直是司法领域“老大难”问题。法院系统则通过信息化建设,助力解决执行难。

智慧法院颇具成效的背后政策助力甚多

你知道么?在智慧法院建设成效显著的背后,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16年3月13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提出继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快建设“智慧法院”;2017年3月12日,在地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提出2017年人民法院将加快建设智慧法院,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司法服务;2018年3月9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强提出,2018年将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快建设智慧法院;2019年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周强再次提出将全面建设智慧法院。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而在这五年间,有关智慧法院建设的相关政府文件,如《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智慧法院建设评价报告(2017年)》也持续输出中,为全面建设智慧法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为何要国家要大力建设智慧法院?

智慧法院的优点其实并不仅仅只局限于上文提到的三点。智慧法院是依托现代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

而其本身具有够一键转立案,不必重复录入案件信息,律师爱用;推送相关法律法规、全省同类案例,调解员爱用;可预测诉讼和调解的时间成本,评估胜诉率、自动履行率,可在线选择调解、公证、仲裁、诉讼纠纷解决途径,当事人爱用;为综治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政府相关单位爱用等优势。加之微信公众号进入“智慧法院”选择需要的服务,当事人填写信息以选项设置为主,手输信息较少,大量信息还可通过拍照识别。既降低当事人对法律掌握、事实表述的要求,又保证了信息采集后期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可以说智慧法院的建设在当前环境下是大势所趋。

智慧法院为何能为大家带来便利?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永远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这个道理放到智慧法院上并不为过,智慧法院成功的背后也离不开一众新兴技术的支持。而在上文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是其关键技术所在。

人工智能涉及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和图像与语音识别技术,从人工智能技术子啊司法审判中的英欧要能够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机视觉、图像和人脸识别技术助力实现诉讼主体身份验证,以及证据的电子化和电子数据证据的举证质证等在内的网上一体化诉讼运行机制;二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构建司法人工智能诉讼服务系统;三是充分利用算法及司法大数据的优势,构建诉讼智能系统或者平台,实现诉讼结果预判、类案推送等能力;四是机器人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目前我国已建成知识产权法庭信息化平台,全面支持专利案件上诉审全流程电子管理以及语音调取证据、多方质证留痕、小证据AR展示、大证据远程展示等特色庭审应用,实现了将案件全部运行情况始终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中。

结语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助力之下,我国智慧法院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已基本形成,更公正、公平、智能化的司法体系正在走来。如同所有的信息化建设最终目标都应当是便民利民一样。也希望在未来,利用技术优化治理流程的思路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应用。

责任编辑:潘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