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助力 智慧医疗未来市场蓝海可期

2019-05-20 09:27 来源:智安物联网

曾经有人说,这世界上两种人不能得罪,一种是厨子,他管你平时吃什么;另一种是医生,他管你生病的时候吃什么。在民以食为天的华夏,医生能和厨子对等,这“医”字可见是无比重要。

毕竟,人的一生难免会有些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治疗疾病医生常见,医院常去,这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医疗资源不对等的太严重了。

不知从几时起,看病挂号就成了医院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调查,北京某些医院患者从凌晨起便去排队,往往天还没亮就能形成千余人的队伍。“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看病挂号难、住院难”令所有患者和家属苦不堪言。

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护人才缺口大是导致供需矛盾的直接原因。据统计,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仅占世界医疗资源的2%,平均1个医生要服务1000个患者。以北京某知名医院为例,医院员工总数4000多人,每年医院的接诊量约为226万左右。而同为美国顶尖诊所的梅奥诊所员工总数61100人,员工超出了15倍,而年接诊量约116万左右,仅为一半。

微信图片_20190520090708.jpg

多重助力 智慧医疗未来市场蓝海可期

而地区间、城乡间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则加重了这一矛盾。2016年11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了《2015年度最佳医院排行榜100强》,其中100强中的一半医院来自北京和上海。而在最佳专科医院排行榜中,36个专科中有30个专科冠军来自北京和上海,而像山西、贵州、内蒙古、西藏、青海等省份几乎无一上榜。

智慧医院助力医疗资源再分配

有这样一个案例,宁夏一位6岁的女孩上体育课时突发抽搐,送到医院后一直发烧,病情发展迅速,已经来不及送往附近城市的医院。这时候,通过远程门诊联系到了首都儿科研究所的专家,两地医生通过详细的病情沟通,为小女孩制定了治疗方案。可见,远程医疗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能够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有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公平化。

实际上,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二者区别在于医生资源。医生是医疗系统最关键、最核心的资源,也是最无法速成的职业。医学生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成为一名合格医生,规范化培训必不可少。而要成为专科医生,还得走过专科培训的独木桥。从2009年起,我国实施新医改,扩大了医疗的覆盖面,海量资金投入以改变基层落后面貌,医疗设备升级换代。但医疗设备大量闲置派不上用场,目前基层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率不足四成。实现“互联网+医疗”,让城市的优质医生能够在线上与基层群众对接,这就能够在硬件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实现软件资源的更新,在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两个层面实现公平分配。

政策为智慧医疗插上双翼

对于大力推动智慧医院建设的医疗机构、投资方等关联方来说,政策的支持是最被看重的“强心剂”。我国政府不仅发布了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等重要政策,还发布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等关键文件,可谓是为智慧医院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策的有利支撑下,我国智慧医疗市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喜人趋势。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智慧医院建设持续推进,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加速扩张,预计到2022年有望达到千亿级别,成为全球前三大智慧医疗市场。

5G让智慧医疗加速落地

在医疗领域,5G可以充分发挥其“网速”的优势。凭借大容量、大连接、低延时的特点,5G在急诊医疗、移动诊治、疾病预防等方面将发挥出巨大效能,例如:5G的介入能为脑卒中病人争取更多的时间;为一些边远地区人群进行主动“送医体检”,或开到矿山为工人做职业病检查等,将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此外,5G还能方便、迅速、及时地把采集到的医疗大数据传送给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提高疾病预防、诊治效率的同时,释放更多的医疗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3月16日,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公司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虽然本次手术跨越将近3000公里,但5G技术完美解决了4G网络条件下手术视频卡顿、远程控制延迟明显的问题,有效保障远程手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让医生能够实时看到病人手术的场景,掌握手术即时数据,远程精准控制机械臂进行手术,同时病人也可以实时和医生对话。5G助力AI医疗,这无疑是智慧医疗行业未来的福音。

结语:在广阔的蓝海前景下,智慧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方面,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孤岛现象”仍然比较显著,数据共享有待继续推进;另一方面,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智慧化建设的标准缺失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智慧医院蓝海浮现,必将有更多的企业想要参与其中,分得一杯羹。而一旦入局企业过多,或引发同质化竞争危机,使得蓝海过早变为红海,最终影响智慧医院的深度落地。因此,在推动智慧医院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注重防范上述风险,切不可因小失大。

责任编辑:潘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