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价格暴跌,是瓶颈也是契机

2022-08-25 09:15 来源:IOT视点

今社会,芯片作为众多科技产品中的核心部件,其商业价值极高。过去十年里,手机、计算机等相关产品的芯片是市场上最热门的种类,吸引了大部分公司在这方面进行投资,芯片产量不断增加。

自从华为被断芯后,全球芯片市场也迎来了“缺芯潮”,由于芯片产能不足,芯片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不少芯片厂商坐地起价,价格一路飙升。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由于芯片制造上游原料价格普遍上涨、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疫情催生的家庭办公和学习等宅经济等使得芯片需求量暴增、终端商抢芯片,制造企业抢晶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国际关系的变化加剧芯慌程度等,让芯片断供达到鼎盛,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但,就在近日,部分芯片价格雪崩”的消息同时登上了微博和百度热搜。

1.jpg

可与之相对的是,以全球近2350家芯片相关的上市制造公司为对象,整理得知,2022年一季度库存金额,比2021年年底暴增约970亿美元,库存剩余量和增量皆创10年来新高。

因为疫情等影响,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业绩下滑。终端厂商果断的进行了产能的砍单。以手机市场为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除了三星和苹果外,其他的巨头几乎都是中国品牌,多家国内手机厂商都缩减了芯片订单(中国三大手机品牌厂小米、OPPO、vivo已通知供应商,未来几季将砍单约二成),这对整个芯片行业的影响还是挺大的,直接影响了全球芯片需求。

这也导致曾经芯片厂商的大幅拉货成为了现在急需清理的库存。第一种方式就是降价,这也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第二种,就是降低晶圆厂投片量。

面对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芯片过热的说法甚嚣尘上,但个人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芯片作为未来科技的中坚力量,与日常生活、国防军工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只是结构性短缺。虽然消费电子产品的芯片需求没有复苏迹象,但服务器芯片、汽车芯片、高速传输芯片和网络芯片等领域的需求依旧强劲。

国产芯片自给自足率提升

由于中美博弈,导致半导体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这些年,美国一直试图利用自身的半导体发展优势,“卡”中国脖子。

在华为被断芯后,国内科技企业就纷纷加入了自研芯片的队伍,且制定了“2025年实现芯片自给率达到70%”的目标。虽然在高端芯片市场,由于EUV光刻机的缺乏而遇到了阻碍,但中国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中国芯片进口量明显出现了下滑,国产芯片自给率也在稳步提升。

3.jpg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前四个月的累计芯片进口量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40亿枚。一方面,或多或少跟“全球缺芯”有关系,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国产芯片自给自足率提升的证明。

有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近些年一直在试图扩大产能,向海外供应商下的芯片制造设备订单增长了近58%。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给出的数据也指出,在2021年,中国芯片相关企业的总销售额增长了18%,首次打破了1万亿元人民币的纪录。

也有美媒指出,因为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也导致中国芯片行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根据其整理的数据来看,在过去的一年里,每个季度世界上增长最快的20家芯片公司中,有19家来自中国。

以上海为例,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一级巡视员傅新华介绍,2022年上半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超过17%的增速,全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作为承载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点片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近期亦发布了《临港新片区加速壮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包括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芯片设计重点产品进入国内顶尖水平,芯片制造工艺进入国际前列,装备材料关键“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形成5家国内外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5家年收入超过20亿元的设备材料企业、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10家以上上市企业。

《行动方案》围绕加快芯片设计发展、加速装备材料集聚、完善高端封测布局等芯片的制造、材料、封测等环节提出了六大主要任务。

中国是半导体最大的消费市场,只要中国企业能实现自给自足,那么也能利用中国市场自产自销,到时候外国企业失去中国市场,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小结

随着全球疫情及通货膨胀加剧,全球经济下行,消费者消费欲望普遍降低,多种因素相加下来,半导体芯片市场已经处于下行的行业周期,行业整体供需逐渐平衡,芯片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了供应过剩,部分环节进入了去库存阶段。

价格下跌,中国不可避免会在一些低端芯片领域与美、日、韩正面竞争。当下,我国芯片产业正处于攀登的过程中,辛苦、艰难、失望都是正常的,但只要足够努力,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责任编辑: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