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多亿营收 5600多万利润:「觅睿科技」即将登陆新三板

2022-04-15 09:32 来源:智安物联网

2021年,智能交通“玩家”海信科技斥资70亿人民币收购西门子交通信号灯和其他道路交通控制系统业务,意欲奔赴海外杀出一条血路来。

面对厮杀猛烈的国内市场,有玩家已悄悄另辟蹊径,选择了“走出去”,奔走海外寻得了一片新天地,而这一抉择倒不失为一种聪明的活法。

杭州觅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觅睿科技”)则是“走出去”的玩家之一。

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的智能家居视频产品研发及制造商,2017年成立,主要聚焦于海外民用安防市场。

如今觅睿科技动态又有更新。巨潮资讯网显示,4月12日,觅睿科技已收到全国股转公司同意挂牌函,即将登陆新三板。

随着新三板的登陆,觅睿科技的业绩“面纱”也随之揭开。

觅睿科技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觅睿科技在2019年、2020年、2021年1-9月营业收入分别达1.86亿元、4.16亿元、4.0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779.36万元、5610.63万元、208.93万元,毛利率分别达27.59%、26.78%、20.81%。

可以看出,净利润和毛利率方面,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公司给出的解释是系原材料涨价、期间费用率大幅上升等原因所致。

但总得来说,觅睿科技的“造血”能力还是能打的, 这一盈利规模甚至不输部分A股上市公司,特别是中美贸易战等国际动荡因素及疫情“常态化”背景之下,业绩依然保持了正向增长,俨然是被严重低估的“小巨人”。

海外市场是“主菜”

若细翻阅觅睿科技公开转让说明书不难发现,海外市场是其“主菜”,觅睿科技开拓海外市场的决心也是“胜于昨日,匮于明朝”。

市场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64.48%、65.46%和74.83%,

客户群体方面,终端用户市场主要包括北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地区,从海内外销售占比不难看出,海外销售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公司前五大客户中,“重量级”的客户来自境外,其中北美智能家居品牌商MERKURY INNOVATIONS LLC在各报告期均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在2019年、2020年、2021年1-9月的销售金额分别达4326.78万元、1.22亿元、8486.19万元,营收占比达23.20%、29.22%、20.92%;

这一比例存在客户集中度高现象,若一旦存在客户流失等问题,会对公司产品销售及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当然这一点公司本身也意识到了,后面应考虑的是如何调整的问题。

渠道推广方面,2021年1~9月的“真金白银”主要花在了Facebook、Tiktok、Google等海外社交平台推广上。

那么,作为一家产品型公司,觅睿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又是如何在北美市场抢滩份额的?

▶▶ 第一、技术优势:低功耗IPC平台。

纵观低功耗IPC市场竞争格局,觅睿的Arenti必须拥有姓名。

以“研发要趁早”的先发优势、“真金白银”的重金投入、海外市场为主流的市场优势,觅睿科技终是在低功耗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图片1.png

从公开转让说明书便可以看出,觅睿在低功耗产品的研发上确实是重金投入。

早在2016年,觅睿科技和合作伙伴聚焦于北美市场,在IPC行业从零开始,4年内跻身于北美行业TOP5前列,年出货超过200万台。据悉在2021年亚马逊卖家封号事件之前,约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亚马逊卖家都会选择采用睿觅科技的解决方案。

低功耗平台这一技术特色在于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技术,使得电池供电的摄像头产品能在较长时间内使用。

在低功耗IPC平台上,觅睿科技取得了基于低功耗监控装置的抓拍方法和系统突破,这一发明专利为电池摄像机、低功耗智能门铃系列产品等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研发提供了硬核支撑。

▶▶ 第二、硬核的人才背景优势:海康系。

觅睿科技将自己定位为产品型公司,此外该公司主营产品也主要围绕物联网终端设备等硬件产品展开。

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营收在2019年、2020年、2021年1~9月销售收入分别为1.8亿元、4.09 亿元和 3.97亿元,占比分别高达98.17%、98.16%、97.90%。

这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硬件公司。

而「硬件基因」的塑造,和主要研发人员的工作背景不无关系。

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觅睿科技13名董监高管中,其中有7名都曾多年就职于海康威视,也就是有一半的研发人员都是出自于海康系。

这7人分别是:董事/总经理应红力、董事/副总经理汪凡、董事/副总经理金伟、副总经理秦超、监事会主席陈杭峰、监事林久辉、监事徐振兴,这7人均有在海康任职的经历,在海康任职时间平均达10年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应红力、汪凡、金伟、秦超于海康威视离职后负有竞业禁止义务,应红力、金伟、秦超符合竞业禁止期限的约定,而董事/副总经理汪凡仍背负着竞业禁止协议压力,主要原因是部分部分专利的申请时间正处于汪凡竞业禁止期限内,所以,存在被海康威视主张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以及违约金的风险。不过对此,汪凡承诺,若觅睿科技因竞业限制事宜遭受任何经济损失,均由其本人承担。

觅睿科技表示,该事项对公司不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而汪凡参与发明的专利是否存在潜在纠纷还有待观望。

总之,从觅睿科技的产品逻辑中,不难能窥见出一丝海康的工程师基因:硬件为王、务实、低调。当然,不可否认,这也是一众具有安防硬实力背景人固有的优秀基因。虽然众多玩家已纷纷向智慧物联赛道转型,但安防自有的务实基因永不消磨。

小结

从图表可以看出,成立5年的觅睿科技员工年龄在21—30岁占比达55.62%,可以说是一家年轻人的年轻公司,年轻意味着无限潜力,年轻也仿佛自带有一股势不可挡的新锐力量,而从觅睿科技不俗业绩的答卷上,更是看到了:“后浪”可期。

责任编辑:祁增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