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2021 | 物联当道 安防退群

2021-02-08 13:21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长安事

最近在走访客户时,跟几位千载难见的大佬、巨佬学习,有一些关于今后几年走向的简短心得,拿出来跟各位共享,也向同事们学习。

关于2021年行业市场大势

我们这个行业,最早都是做安防的,这里说的大势,姑且定在安防。经过几年的低增长周期后,尤其是2019年毛衣战和2020年新冠黑天鹅,增速基本已经探底,2021年会有反弹。上篇文章说6%-7%,为保守估计。至少我从去年底到今年给甲方做的咨询项目,以及跟大集成商和相关同事聊天中获得的信息来看,疫情所带来的长尾效应会加快整体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的智能化应用普及,以及诸如社区管理智能化建设、卡口识别和数据收集等重点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这轮行情可能没有ETC那么迅猛,但其可持续性更强、应用领域更宽泛,投入的资金也会更多。而且除大项目外,散发和终端用户的直接项目也较之前多,这就给中小型设备商和集成商以更多的机会,结算情况也会更好。

将视点延伸,扩大到整个智能物联网行业,主要是端和云,市场会快速增长。在当下政府项目中,随着职能向服务型政府的深度转变,除了专业业务口外,公安和治安业务在整体政府中的优先级被社会综合治理所替代,重点的项目,会向城乡政务职能偏移。如城市智能体、市域社会治理、环保、城管、交通、营商环境、市民服务、自动化生产和智慧生活等,才是政府真正的核心业务和关注点。这些业务,目前大多都不成系统,所以整个市场方兴未艾,因而前景可期。不过由于取样成本太高、涉及面太广,目前没有机构能够准确的估量出其市场规模。

产品上,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展,端设备也会以视频为主,向多个传感器领域全面发展。云端要看项目,多数项目还是以私有云为主,涉及城市级的项目,那肯定是公有云下边套着无数个业务云,像四网四平台深入到业务单元一样。

上篇文章里有提及,安防就是安防,智能化就是智能化,物联网就是物联网,不能混为一谈。官方也好,咨询机构也罢,不能为了扩大管辖范围、粉饰市场太平,把不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儿业绩算到自己的行业内。春秋笔法,何苦来哉?

3ffa6aab504aa303acf7b7d39d74c83a (1).jpeg

见证2021 | 物联当道 安防退群

“贸易战”相关问题便不再提及了,少了备货的压力,有了更多的选择,现金流总会向好。至于说压力几何,企业一定是表示“问题不大”。另在疫情持续下,需求不减,短期内产品生产、加工外流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看仍有危机。在美国“量化宽松,无限QE”下,我们的成本一定会增高,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也特别值得警惕。

关于龙头企业的观点—去视频化

龙头企业在过去的几年,一直在做的一件大事,即去安防化、去标签化。近两年内不少财经媒体,特别是自媒体,还顽固的将海康、大华归到安防类企业。不知“企业大佬”观后感想如何......

这部分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转变自身定位,如“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领先的监控产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等,以跳出安防的“樊笼”。

当下安防是他们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一个重点应用领域,但绝不是全部,而且今后更不是全部了。这些企业布局的领域越发宽泛,产品线上,有监控、存储、机器人、红外、汽车电子、视频会议、民用;应用领域,有公共业务,有商用业务、企业业务。随着这些领域的业务不断深入,2021年,又即将迎来他们新的定位,即去视频化。

你的好友“安防”已经退出直播间

去视频化,是继去安防化后又一个摆脱标签的动作,伴随业务和产品发展而来。如果仔细观察这些产品线和应用领域,除原有的视频业务外,红外、汽车电子、数据分析等,又纳入了雷达、毫米波、感温、软件平台等,是传感器从视频向更多领域的进发。所以接下来他们的定位,很可能是“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或者是“智能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就应用场景而言,也会从原来以视频业务衍生出来的融合、智慧,向一个极大的应用场景下靠拢,比如智慧城市、智能体,省去了教化市场的过程,也与自己的定位高度契合。

去年行业的几个龙头都进行旗下创业公司的单独上市,风评有好有坏。个人认为,剥离、拆分、独立上市,主要是看到底拆分什么。如果拆分业务,只要业务量足够大,便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拆分利益,用一个单独上市去满足一部分追随者的利益需求,那风评差也并不意外。

至于龙头的集成商,不太好下结论,主要是看收款本事的高低。项目不缺,缺的是高利润、好回款的项目。拿些一堆经年订单,银行贷款都不容易,哪怕甲方再保险,回款也难见保障。这时候,反而是别干大政府项目、专干街道办项目最保险。

关于中小企业的观点——活着走到更好的时候

只要是去年活下来的中小企业,基本上2021年都会向好发展,这个在市场大势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散发项目和产品需求,主要受益的是这个群体,无论是设备商还是集成商、工程商,都一样。而且很多龙头企业这两年已经在开始整合产业链,做以中小企业为链条的生态系统。背靠大树好乘凉,只要是想着踏实挣钱而不是横跳套利,可能来的慢,但还是一条路。市场边界的扩大,不光针对大企业,中小企业也是一样。比如做巡更的,除了给保安,现在也到了车间生产线的定位和巡检,此类的应用例证很多,这是个好现象。跳出圈外,天空更广阔。以智慧社区、小型监控项目为主的设备商,可以把链条再拉长一点,非在一、二线城市死磕,还不如去三、四线找更多的机会。

今年我们将继续在各地举办以工程商为主的巡展会议,与此同时也会推出更新版的调研问卷,以期得到更精准的数据和调研结果,平台上再与各位同事共享。

关于外来巨头的观点—持续变化

先不谈阿里,确实是不太好估计。2021年,阿里注定逃不过被拆分的命运。支付业务应该保留,金融业务不知去向。云从目前看阿里最强悍,也不管控核心的东西,应该不至于有什么更大的动作,不过如果脱离阿里系的大背景,则不太好说。

华为方面,上个月余老板入主云与智能BG,直接变成华为安防线的领导人。不过这个事业部,最主要的还是云,云是华为接下来能否维持低位和扩大规模的最关键的要害点。华为做云,个人觉得还是拿通信的模型来套,走大客户模式,大力发展公有云,这时最直接的竞争者是阿里,两家接下来的刀光剑影,我们已经搬好小板凳、准备好瓜子准备看大戏了。至于私有云成本太高了,划不来,也不是华为擅长的事情。余老板做手机最拿手的是建生态,如果决策权够大,那么在视频和物联网领域我在前年的预言就要实现了,可以从相互前端竞争,变成产业链合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做云来我做端;你做公来我做私,我挑水来你浇园。利益共享,这是最好的模式。任何一家企业也不可能把产业链全吃掉,这是市场客观规律。

至于腾讯、百度,以及四小龙等等,各有各的优势,劣势也很明显。腾讯、百度的云肯定干不过阿里,产品化的能力又太弱,但之前积累下来的用户群、海量接口以及知识图谱,确实是行业内企业所没有的,看是联合着行业做,还是自己做。如果优势互补,还是联合更切实际。四小龙之前说过多次,去年也提到了,旷视、商汤我们不谈了,实在是靠着大海好摸鱼、随着大浪好挣钱,没什么可说的。依图、云从这样的企业,如果能快速实现工程化,还有的一拼。不过要少干点拿着资本的钱去收购新的核心业务,然后拿着新的核心业务再融资的事情。核心技术不是买来的,更应该想的是怎么为甲方验收铺好路。

长安事.jpg

责任编辑:潘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