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十三五”(2016-2020),中国安防在挑战中预见曙光

2020-08-04 10:14 来源:韩峰

一转眼,作为一名安防新兵,我进入安防行业已经第五个年头,很荣幸地见证了五年来安防行业(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 (2016-2020年))一路走过的起落与兴衰。作为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组织中国安防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参与者之一,站在新的起点,需要回顾总结更需向前展望,共同为安防行业下一个五年谋划更好的未来。

一、迎挑战,从AI+安防说起

过去的五年,人工智能在安防舞台上成为当之无愧的“新星”,从概念提出到产品试水,从场景落地到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将安防行业推入了全新赛道。

2016年,中国安防行业进入智能元年

2016年6月,工信部等部门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指出,智能安防将作为人工智能产品创新的重点应用推广领域。《方案》提出,实施智能安防推广工程,鼓励安防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研发集成图像与视频精准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编码识别等多种技术的智能安防产品,推动安防产品的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

640.webp (1).jpg

政策加码让人工智能迅速成为融资“神器”

同年10月,2016年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在京召开,深度学习、智能感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智能化应用等技术在展会上“闪亮登场”,标志着安防系统开始从传统的被动防御、事后检索向主动判断、实时报警的方向发展,实现预测预警预防的安防数据应用。自此,2016年也被业界称为中国安防行业的智能元年,“人工智能+安防”的全新组合,开始从“梦想照进现实”。

2017年,一批AI新贵“闯入”安防圈

人工智能不仅引领了传统安防到智能安防的转型,同样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震动。2017年7月11日,AI领军企业商汤科技宣布完成4.1亿美元B轮融资,创下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单轮融资最高纪录。

三个月后,头冠易主,10月31日,旷视科技(Face++)宣布完成 C+轮4.6亿美元融资,依图科技也获得了招商银行和红杉资本的投资、广州市政府投了云从科技20亿元人民币……短期看,AI初创公司的大举涉足本质上并未对传统安防厂商产生大的影响,毕竟安防行业是一个需要深度了解客户需求、了解整个销售体系、产品体系、方案的行业,依靠融资入场的AI初创公司想要完全融入行业运作尚需时日,但从长远看,一旦AI初创公司依靠算法等核心技术,融入到安防行业链的前端到后端,实现了核心技术在全产业链的落地与应用(这也是传统安防厂商一直以来最难攻克的),那么原有闭环式的产业生态将面临颠覆式的挑战。

2018年,安防迎来百亿规模蓝海市场

2018年1月,“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出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这既是“雪亮工程”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也意味着平安乡村建设将进一步提速。“雪亮工程”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640.webp (2).jpg

大量PPP项目,让雪亮工程成为安防发展重要动力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2018年3月份开始,“雪亮工程”陆续出现在多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将为各地的相关工程立项、资金支持等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一大批安防企业、科技企业凭借自身技术实力及产品优势纷纷参与进来,试图迎着政策利好方向,掘金安防新蓝海。

两年时间过去了,雪亮工程建设成果显著,目前在重点区域已经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构建了“全域覆盖、立体布局”的社会治安防控网,让地方公安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但在大规模建设中也出现了工程设计不合理、平台功能不完善、软硬件开发跟不上等问题亟待解决。

2019年,国家标准人脸识别工作启动

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代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释放巨大红利的同时暗藏着信息安全风险,其中,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人脸识别技术,由于数据信息在收集、存储、处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使用规范,厂商竞争几乎处于无序状态,进一步导致了信息安全严重化。

为了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2019年11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在京举办,由 27家企业共同组成人脸识别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成立,标志着国家标准人脸识别工作正式提上日程。

2020年“新冠”疫情下的智能安防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2020年变得不同寻常。在疫情攻坚战中,安防企业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利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热像仪、AI测温等前端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力,科技赋能精细化疫情防控,快速实现了智能安防技术的大规模落地应用。但同时,受疫情影响的整体行业低迷态势不可避免。

《中国安防》杂志今年7月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安防行业景气调查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安防行业一季度经济景气指数呈断崖式下滑,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低。二季度行业生产规模、内销市场、企业盈利、劳动力需求、固定投资、科技创新等主要景气指数出现了较大幅度回升,但由于受到国内外疫情以及经济形势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安防企业的经营成本压力仍很大,企业在流动资金、融资等方面表现不容乐观。

640.webp (3).jpg

红外监测成为疫情期间安防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按照《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实现行业增加值2500亿元。受此次疫情严重影响,发展目标能否顺利达成,还要看接下来最后半年的行业发展走势。

二、见曙光,5G能否重造安防生态圈?

尽管国内安防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既有国际一些国家/地区对我国安企的封杀性打压与制裁,国内外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又有行业内部新旧成员的资本较量与市场交锋,但国内安防行业还是迎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5G的到来。

视频资源传输速度实现质变

5G问世至今,人们强调最多的概念即“5G将实现万物的互通互联”,但对于安防行业来说,最直接的受益来自5G带来的速度改变。5G技术可以彻底解决安防企业长期面临的视频信号数据量大、带宽资源有限、实时性要求高等问题,未来,随着5G网络正式商用,监控设备将进一步走进8K分辨率时代,为视频监控分析创造更高价值。

同时,5G技术可以提升超高清监控视频资源的传输速度以及后端智能数据处理能力,减少网络传输和多级转发带来的延迟损耗,视频监控将不再局限于固定网络,未来将进一步深化行业数字化发展。

安企“走出去”增加新砝码

近日,中国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了2020年6月份运营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国内5G套餐用户数已经破亿。知名通信设备商爱立信则预计今年全球的5G用户数将达到1.9亿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的5G用户数占全球的比例超过一半,中国在5G商用方面取得了绝对的领先优势。

5G技术的国际领先无疑有助于一些国内实力安防企业向外拓展业务,实现从单一产品出口到承包国内外5G基础建设工程的结构性调整与转型升级。

5G+安防将为智慧城市创新思路

英国哲学家、作家F.Bacon培根曾说过,“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说来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未来,智慧城市将成为5G技术与智慧安防结合的典型应用场景,并将得到极大发展。

2019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50个城市成为全国首批5G商用网络的城市。伴随5G网络的商用普及,将会出现一系列更加高清的摄像机、无线DVR、无线监控终端以及家用移动监控解决方案甚至于各种涉及监控的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等,可以预见,有了5G加持,智能安防将加速向商用、民用端的全面渗透,安防行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结语

今年,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阶段即将进入尾声,回首这五年,机遇与挑战同时考验着每一个安防人的神经,接下来,中国安防行业“十四五”(2021-2025年)发展规划即将进入编制阶段,新规划又将提出怎样的发展目标,将如何为安防人指引发展方向,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安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