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行业年中总结:行业增速放缓,安防企业寻路突围

2020-06-19 11:19 来源:帮尼资讯

可能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春节放假前对行业的满怀憧憬,变成如今的负重前行。

新冠肺炎,给我国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安防行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同样也不例外:无法复工、企业资金链断裂、复工后的产能问题、美国芯片断供、项目垫资难、回款难等问题都给安防企业上半年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与此同时,红外测温市场繁荣、新基建概念提出、博世华为更名、大华牵手中星战略合作SVAC2.0、华为新一代摄像机发布、AI第一股寒武纪成功过会……也表明着:整个行业面对疫情没有停下丝毫发展的脚步,反而在不断加速。随着更多有关新基建的标准提出,智能化的安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爆发期。

2020年上半年发生的事注定了它在安防发展历史上的不平凡。为此,我们按照惯例,总结了2020年发生的安防热点事件,与你共同纪念这非常时期辛酸与坚持。

安防帮年中大事件盘点

1. 中小安防企业成为疫情影响重灾区,安防帮发布安防景气指数。

庚子年初,全球爆发了百年一遇的新型传染病大流行,这场始料未及的传染病给全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我国众多行业如教育、餐饮等陷入停滞。安防行业也不例外,疫情给安防企业,特别是中小安防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更好的了解安防中小微企业在当下疫情中遭遇的困境及需要的帮助,也为给生产型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安防帮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全国中小微工程商企业调研。

据介绍,此次调研调查了全国500多家中小安防企业的经营现状,调研覆盖弱电类、公共安全及安防、消防、智能家居、智能社区等领域工程企业。基本可以反映疫情期间我国中小安防企业的现状。

报告显示,在疫情期间,中小安防企业面临着毛利较低、垫资难、账期长,回款难、企业资金链断裂、人力成本压力、项目压力等问题,指出中小安防企业来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而低息或无息的贷款,则成为了中小安防企业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640.webp (11).jpg

垫资已经成为安防企业疫情期间最大的难题

点评:

此次调研,详细描述了中小安防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种种表现,也给了整个行业一个更直观的感受,而其中有6%的企业能接受年利率10%-20%以上的贷款金额更是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在疫情期间,中小安防企业充分暴露了现金流不足、抗风险能力有限、行业竞争激烈、项目资源紧张等问题,而这也成为了上半年中小安防企业开流节源、提升现金流抗压能力改变的源头。

值得一提的是,调研不仅揭示了中小安防企业面对突发情况时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更结合专家的指导,给出了应对措施,对中小安防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相关链接:《抗“疫”报告 | 安防中小工程企业景气指数发布》、《专家解读:疫情是安防企业最差的时节,同时也潜藏着最好的机遇》)

而安防行业在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后,对于企业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小安防企业埋头苦干的同时更要注意企业的经营问题,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2. 红外热成像市场异军突起,机遇与乱象并起

疫情给安防行业带来的不仅是困难,更有众多机遇,而其中最具发掘潜力的则是红外热成像市场。

由于疫情空气传播的特性,传统的人体测温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红外热成像测温则成为了疫情期间迅猛发展的安防细分市场之一。

在疫情发生前,红外测温技术主要用在机场安防、森林防火、工业排放监测等领域,并未实现大规模的量产和深入的技术研究,而疫情期间诞生的大量需求则为红外测温市场的火热提供了支持。

640.webp (12).jpg

通过各大安防企业复工时间表我们可以发现,拥有红外测温技术则可以将复工的时间提早很多。(海康威视2月10日复工、大华2月28日实现大部分员工复工)

大量的测温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测温的产品线:红外测温枪、耳温枪、红外检测门、智能测温摄像机、红外测温智能算法等产品在疫情期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涉及到测温必备部件的高德红外、大立科技也成为了疫情期间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净利润分别增长2561%和880%)

然而突然出现机会市场也诞生了大量的乱象:比如红外测温枪市场、不合理的解决方案定价、无许可企业私自生产红外测温设备等。都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点评:

疫情期间,红外测温设备成为了安防行业的“明星”,它代表着复工,更代表着止损。能不能生产红外测温设备,已经成为了安防企业疫情期间盈利能力的评判标准。

我们从财报中可以看到,疫情给安防企业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然而以海康大华为首的龙头企业依然能够实现盈利(海康威视一季度盈利14.96亿元、大华股份盈利3.2亿元)。在危机时刻,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迅速的决策成为了安防龙头们“大而不倒”的重要原因。(相关链接:《安防企业2020Q1财报解读:咬紧牙关,安企抗压能力正面临挑战》)


640.webp (13).jpg


2020年安防企业Q1季度财报一览

2008年汶川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同医疗用品生产一样、红外测温市场只会是一个短期的机会市场,其乱象会随着市场的稳定而消失。不过我们要看到的是大型安防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迅速转型的决策,这种灵活转变的能力值得我们每个安防从业者学习。

3. 安防更名潮来临,百年博世与华为调整战略定位

2月25日,华为安防宣布更名为华为机器视觉;3月24日,百岁高龄的博世宣布将安防板块更名为博世智能建筑科技,专注智慧楼宇。

对于这两家安防大型企业而言,更名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意味着战略层面上的调整。华为机器视觉代表了广度,代表着以视觉技术为核心的万物互联的解决方案提供;而博世则专注深度,以智能楼宇为核心构建解决方案,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从更名来说,我们不能说谁的选择更高明,而是应该把答案留给时间,毕竟安防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员,财报可以作为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而对于更名潮的评判,我们应该更重视它们之后的解决方案质量和盈利能力。不过从更名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安防企业而言,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今也迎来了企业抉择的关键时期。

点评:

从企业更名的情况粗暴地判断企业在业内的经营情况是不明智的,事实上,博世在全球安防企业排名中以29.87亿美元的营收排行第四,仅次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和亚萨合莱。而华为安防更是在国内做到了业内领先,选择更名无疑是对于行业发展以及自身企业判断有了更明确的定位。

从华为和博世更名来看,一个重深一个重广,两者侧重各有不同,但都有各自的目标,这也挺好。如今安防行业的边界逐渐模糊,随着安防和AIoT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未来视频监控的作用也将更广,而对于改名,更要理性看待,改名绝不是退出,更是一种懂得取舍的智慧。

4. 新基建来临,安防迎来发展新机遇

2020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定增长的同时,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随着5G技术的全面商用,2018年提出的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式迈入发展快车道。

从定义上来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而安防行业作为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在此基础上也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相关链接:《全国30个省市新基建投资汇总》)

640.webp (14).jpg

点评:

从新基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新基建项目中的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都与安防行业有关。比如一个前端摄像机,既可以用于智慧城市的前端感知、也可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而安防行业里像这样的技术应用还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1 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 3 月 1 日,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在内的 13 个省市区发布了 2020 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包括 10326 个项目,其中 8 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 33.83 万亿元——其中,基建投资是各地投资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地区基建计划投资额甚至占到了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而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中,将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安防企业来说,搭上新基建的车,既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时代的潮流。

5. 海康大华发布2019年年报,安防行业进入发展稳健期

对于安防从业者来说,龙头企业的年报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近日,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双双发布年报,安防行业的2019财年正式落下帷幕。

海康年报显示,2019年海康威视实现了576.58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69%;净利润为124.15亿元,同比增长9.36%。

大华股份年报显示,2019年大华股份实现营收261.49亿元,同比增长10.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88亿元,同比增长26.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2.74%。

综合近3年财务数据,大华股份的营收和利润呈上升趋势。营收增长率则逐年递减,与去年同期相比递减约15.1%;净利润增速同比增长约19.6%,盈利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客观来看,龙头企业的营收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明显有所放缓。专家指出,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一直保持野蛮生长的态势,海康大华在经历了智能化和国家层面对安防的支持后,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这并不意味着安防行业到了发展的瓶颈期,而是一个相对稳健的发展阶段。

点评:2020年是雪亮工程的又一个关键节点,目前,我国城镇地区已经基本完成视频监控设备的覆盖,镇、乡一级的地区视频监控也比前几年“一抹黑”的情况大有改善。市场的边界已经开始逐渐显现。

从海康大华近年来的动作来看,无论是大华的新能源汽车(零跑)、还是海康进军消防业务都是安防行业在寻求新的业务突破的一个过程。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监控摄像机起到的将不仅是监控的作用,更是万物互联的眼睛。

在此基础上海康威视宣布大力发展SMBG业务;分拆萤石上市发展To C业务,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安防技术不仅要服务于安防行业,更是一个跳板,帮助企业在智能化的浪潮下占得先机。

一个行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但安防企业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合理利用将可以成为华为、阿里、腾讯那样的跨行业企业集团,而我们所拥有的的,正是基于视频的解决方案这张王牌。(相关链接:《大华股份2019业绩快报解读:营收稳步增长,增速明显放缓!》)

6. 华为发布下一代摄像机,用生态构建智能安防

段爱国那句“我对过去十年安防技术创新很不满意”奠定了华为机器视觉发布会整场的基调。

而段总说出这段“狂言”的底气,则是华为以华为以“下一代摄像机”作为噱头的新型监控摄像机。从发布会的结果来看,虽然该款摄像机仍然存在设计上的小瑕疵(比如插挂式摄像机背后会被电杆挡住)。但整体上瑕不掩瑜,其设计思路给予了整个安防行业一个不一样的解决方案设计思路。

640.webp (15).jpg

像设计手机一样设计监控摄像头,华为能成功吗?

如果说过去的安防和行业是在用碎片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将技术碎片化用于解决多种场景监控需求的话,华为下一代摄像机更像是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立志于在安防行业打造WINDOWS、安卓、IOS一样,通过一个生态仓设计的全类型接口,来实现对于任意算法及技术的搭载,帮助各类算法和监控技术迅速渗入到场景,实现解决方案。

如果说过去安防监控室各具特色的机械臂的话,华为下一代摄像机的构想则是构建一个智能机器人的大脑,通过各种灵活组装来满足所有场景的需要。

而当华为这头巨兽开始全力布局安防,传统安防巨头们将如何应对同样令人期待。

点评:

华为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通信供应商和手机制造厂商,其强大的研发能力给了他们对于安防行业不一样的理解。

在寻常安防人的视角里,安防市场这块肉虽然香,但不足以让华为这样的巨兽倾尽全力。而华为新一代摄像机的发布,不仅说明了华为对于安防的兴趣渐浓,更说明了华为欲以安防为踏板,用监控技术在万物互联的世界来临之际抢占市场的野心。

当然,华为的路是否正确仍然需要时间来检验,不过从去年的HoloSens算法商城到今年的下一代摄像机,我们都可以看出华为在构建安防算法生态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更幸运的是,华为这款下一代摄像机将在今秋正式开售。而段爱国也承诺将在两年内用丰富生态内的算法,满足绝大多数安防场景的需要。

2年实现算法生态;5年做到安防第一,华为这种不一样的解题思路到底会给安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将翘首以盼。(相关链接:《“软件+硬件”重新定义安防?华为机器视觉这次玩了个大的》)

7. AI第一股寒武纪破最快过会记录,科创板成为AI企业避风港

历时68天,从科创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到成功过会,这是AI芯片公司寒武纪跑出的过会速度。

这一速度创下了今年以来科创板过会企业的最快纪录。拉长时间来看,68天的过会纪录排在科创板第7位,前面6位都是首批上市企业。

640.webp (16).jpg

光速过会的水面下,是寒武纪资金流的暗涛汹涌

在会上,上市委关注了公司对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的定位和可持续性,公司维持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性和持续研发能力,以及产品预计市场规模及商业化进展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纪并无需要落实的审核意见,无条件过会。

关于在科创板上市,陈天石在年初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产品一直在稳步进步,市场一直在逐渐拓展,科创板既然有这么好的政策,就去踊跃报个名。”其还谈到,科创板上市可以“不需要为提升短期盈利而去压制研发”。

不过,从寒武纪公司的这次募资来看,其募资金额为28亿元人民币,计划用于投资新一代云端训练芯片及系统、云端推理芯片及系统、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统三个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补充流动资金预计为9亿元人民币,占总募资额的32%。

再加上寒武纪38.99亿元的现金被用于银行理财,这显然是投资者们不愿意看到的,而已有接近40亿现金的寒武纪为何要募集28亿元的现金?重重事实无疑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担忧,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到科创板对于AI企业的宽容与支持。

点评:

从旷世港股上市的反复横跳,到寒武纪的光速过会。似乎科创板的资本对于AI企业有着前所未有的宽容。随着资本市场变得更加务实,AI企业也从近年来的融资明星逐渐变得门可罗雀。

目前来看,AI企业不被看好的根本原因在于长远的发展期和目前较低的投资回报,一旦涉及到IPO,招股书上清晰的财报就会变为盈利能力拷问的“修罗场”。

在这方面,市场早已厌倦了算法不断刷榜带来的新鲜感,人们更期望的看到的是解决方案的落地,是产品在更多场景的应用,是企业不断提升的市场占有率。然而遗憾的是,中国作为制造业的大国,要向科技创新型国家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市场和资本都需要对其保持更多的耐心,然而科创板有这个耐心,其他投资人呢?恐怕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相关链接:《为寒武纪买单,需要的是勇气还是决心?》)

8. 中星牵手大华,SVAC2.0正蓄势待发

提起音视频编解码标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当年海康威视利用H.264的技术领先快速占领市场,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为成为安防巨头迈出了第一步。

如今,在提起编解码标准,我们往往想到的是H.265标准对于超高清、极高清视频的支持。然而在他们两个之下,一直以来还有一个“国字号”标准SVAC。

同反响平平且技术不占优势的SVAC1.0版本来说,SVAC2.0在多个技术标准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同时作为公安部一所参与制定的编解码标准,SVAC在公安口正逐步开始发力。

近日,SVAC标准的创造者中星科技宣布与大华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推广GB 35114、GB 37300和GB/T25724等自主可控标准,研发符合该标准的软硬件产品系列,并推动应用场景落地。

640.webp (17).jpg

不同于1.0,SVAC2.0正快速被市场认知和接受

在此基础上国标的SVAC能否寻得市场生机?成为真正的“后浪”?还要看SVAC后续与安防厂商的合作与解决方案的成果。

点评:

SVAC标准作为对标H.264、H.265的通用音视频编解码标准,一直以来在技术和成本上都处于劣势,而SVAC2.0标准的出炉,既在技术上追赶上了国际领先标准,同时对于安防公安口的应用来看,SVAC2.0无疑具有渠道上的绝对优势。

而无论是去年的同中芯国际达成合作,还是今年的同大华达成战略合作都可以看出,SVAC标准对于市场而言有着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短时间内取代国际通用的HPEG、H.265标准并不现实,但是在国内市场,尤其是公安口市场,SVAC2.0标准凭借其低廉的成本及公安口特有的优势,正在逐渐得到安防厂商的重视。

不过从短期来看,想要改变编解码标准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安防企业从底层架构开始推翻重做,对于中小安防企业而言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成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SVAC2.0开始大范围应用,这只是第一步。虽然短期内依然不能占据市场主流,但是同1.0标准相比,2.0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开始。

未来可期。(相关链接:《中星牵手大华,SVAC2.0的春天来了?》)

9. 华为禁令在升级,芯片将于近期断供

2020年5月15日,特朗普政府升级了针对华为的芯片禁令,基于此条禁令,全球绝大多数半导体上下游企业都被牵连其中,被要求在和华为进行商务合作之前需要获得美国许可。

而美国此举的根据则是对于美国技术的“溯源行动”,作为以高端技术闻名的美国,一直以来在半导体领域都掌握有一些核心技术,这些技术通过出口的方式,贯穿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各大环节。

而面对这次的打压也是华为无法躲避的,毕竟单单是ASML研发的高精度光刻机这一环中,就有30%的技术来源于美国本土,但是现阶段的华为又根本绕不开ASML的高精度光刻机,而独立打造出高精度半导体芯片。


光刻机技术被美国垄断,而生产所有芯片都绕不开这一步骤

事实上,华为海思拥有的只是芯片设计能力,而非芯片制造能力。一旦禁令正式实施,华为将很有可能面临芯片断供的窘境。

而对此华为正在全力存储芯片,2019年,华为拥有1674亿的存货,同比增长73.4%。在禁令不延期的情况下(老美改口也不是第一次了),目前距禁令实行仅剩最后3个月,华为还在全力备货。

今年以来美国政府的种种政策令人迷惑,打贸易战无疑是双输的局面。不过我们也要从中汲取教训,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科技,才有在贸易上谈判的话语权,这点无论是对于华为,还是已经沦为贸易实体的海康大华来说,都是如此。

点评:

对于华为安防部门来说,此次的限制令虽然也会造成较大影响,但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根据安防帮的调查来看,目前监控摄像机配备的芯片尺寸普遍在45纳米到60纳米之间,而这种工艺在芯片制造行业里并不复杂。我国的中芯国际目前能够承接最高14nm工艺的芯片制造,虽然不如台积电的7nm甚至5nm工艺,但是生产45nm工艺的SoC芯片无疑是游刃有余。

此外,在芯片制造环节中,华为海思老版本的EDA依然能够发挥作用,再加上同意法半导体的合作,通过外包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芯片断供带来的压力。

总体来看,华为芯片断供短期内不会影响到华为机器视觉的发展,但无疑也埋下了长期的隐患。6月15日,美国对华为5G禁令再次改口,对于芯片禁令是否也将改口我们尚不得知,不过这已经给我国所有的安防企业提了个醒,对于芯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我们都应倍感关注。(相关链接:《芯片断供,华为安防业务还能撑多久?》)

总结:多事之秋,安防企业各自突围

2020年发生的众多事件,无疑会被载入历史史册。对于安防企业来说,传统安防如今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期。我们看到无论是海康大华、还是半路杀出的华为,都在借助新基建的力量不断改变自身结构,为谋求更大的利益而转型。

安防还是安防吗?当然是,它依然肩负着保护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安全的作用,依然是以监控技术为核心,碎片化场景为服务目标的产业。安防产业虽然已经进入发展稳定器,但随着新基建的到来,带来了更多发展空间,行业仍然会保持上升的势头。

安防还是安防吗?也可以不再是,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视频监控获得的数据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多的多。随着万物互联的趋势不断加强,未来以视频监控为核心的万物互联社会将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安防企业无疑会从中获得巨额的利益。

比如车载监控应用于无人驾驶、人脸识别运用于智能家居、红外温感运用于智能消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安防技术能够应用的领域将不仅局限于安防行业本身,在此基础上我们也看到了海康、大华在不断寻找技术突围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华为在构建下一代的视频监控生态,更看到了外围阿里、腾讯以大数据和云为切入口对于智慧城市构建的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安防行业的盈利方式将变得更加多元化。而上半年发生的种种危机更像是在行业背后的一记狠鞭,在不断推动着安防企业转型和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而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对安防行业再多几分期待和努力,在未来万物互联的社会里,安防行业的地位,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