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防市场情况及疫情下发展趋势

2020-02-20 17:14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长安事

2019年是本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从2018年开始的国内经济结构性调整,历时两年,已经进入深水区。一方面,在调整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挤压经济泡沫、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与此同时,市场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明显、核心技术短板突出、债务型经济造成的资金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也凸显出来。加之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变化、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并向科技和经营实体蔓延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使得2018-2019年国内企业的发展经受了较大考验,部分行业发展随着环境变化和基数加大出现回落,规模型经济发展放缓,小微企业发展艰难。前进伴随回落、矛盾伴随改革、打伴随和,是2019年国内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

安防作为关乎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高新科技行业,与中国经济发展特点保持了高度一致。综合经济大环境因素、各地安防建设项目情况,分析全年已有数据(季报)和调研所得数据,并结合自我推演、估算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2019年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初版数据。

1.jpg

2019年中国安防市场核心数据

2019年安防行业市场总体规模(供应端)为5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3%。其中安防产品(供应端)市场规模为2366亿元,产品内销比例为68%;安防工程市场3946亿(包含工程中所包含的安防产品23%,即908亿元);运维与报警服务市场349亿元,增速为2.05%。

2.jpg

2019年视频监控市场数据

3.jpg

2019年安防五个产品线市场规模情况

其中,视频监控类产品市场规模为1127亿元,同比增长8.16%;出入口控制与识别市场规模为371亿元,同比增长6.0%;入侵探测与防盗报警(含汽车安全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为175亿元;防爆安检设备规模为66亿元;实体防护设备规模为570亿元;安防类软件市场规模为57亿元。

(备注:以上数据均为初步预估结果,正式报告预计6月份发布。结合上市公司财报及GDP数据,结果可能会有修正,增长率修正值约为±0.5%-1%。)

在过去的两年中,整体安防行业呈现的特点是:稳中有升但增速放缓;技术迭代快速但短板仍旧突出;市场规模扩大但企业盈利减弱;消费市场增长但企业资金紧张;资本介入速度减缓并越发谨慎。小微企业生存困难,大型企业再扩大边界收窄、经营环境复杂。随着智慧城市、大数据、云智能等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的崛起,传统安防行业外企业大力拓展市场,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以华为为代表的通信类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和自主研发等多种通道纷纷进场,原本退出安防领域的企业也悄然返场。安防设备作为大数据的重要入口,在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后,为各级数据应用单元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源和检索素材以及相对智能化、模块化的数据结果。加之贸易战中三番五次的被点名限制、制裁,整个行业从低调无闻迅速走进公众视野。2020年,行业头部企业竞争会持续加剧,企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部分细分企业将会取得较大发展,AI软件和平台类企业将会加紧IPO节奏。随着AIOT第一阶段,即原始技术和方向摸索阶段结束,以数据整合和业务应用为主的项目将逐步增加,AIOT和智能安防将进入以数据处理业务为核心的第二阶段。这也将会使得更多原本不属于安防范畴的企业加入这场数据挖掘和分发的盛宴,行业边界将会进一步弱化。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和基数增加,安防的边界将会在2020-2023年重新定义,因此市场也将在近几年发生较大变化,增长率必将较之前三年有较大提升。

然而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百姓的生活,也打乱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节奏。此次疫情在短时期内对安防乃至整个智能物联网行业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也会让今后企业建设的重点和产业格局发生一定变化。对于行业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如下四方面:

1、疫情在1-2季度会影响整体安防和物联网产业发展,但不会影响全年营收和市场规模,二季度末、三季度初会出现反弹式增长。

2、大中型企业全年项目量不会减少,上市公司财报中年度营收也不会受到过度影响,但因为项目延期和资金占用等问题,应收账款会较之以往有所增加,现金增长将出现低于往年的情况,相应的债务也会增高。

3、行业内部分小微型企业(含设备类、代理经销类、工程集成类)和现金不足的中型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生存艰难。小微企业在二季度会出现部分关停的情况。龙头企业因为2018-2019年集中挤压过下游泡沫,已经经过一次落后产能淘汰,所以造成的影响不大。出口型企业短期受到冲击较大,但基本现金流量优于国内营销企业。

4、疫情过后,部分业务领域会出现反弹和上扬。

疫情对安防及智能物联网行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此次疫情来势迅猛、发展极快,又正值开年和春节假期,对国民经济和整体行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此篇文章是论述行业市场而非技术缺陷,故而我们仅就影响整体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三方面来看。

1、TO G项目在1-2季度将受到较大影响。从安防上市公司既往财报看,每年的一季度因为春节假期、政府项目及预算计划和审批、企业年度规划及战略调整等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叠加,都是一年中业绩最弱的时间段。从二季度起,企业所承接TO G项目开始回暖,政府年度项目基本在二季度成型并开始询盘、实施。截至目前,疫情发展形势并不明朗,乐观估计会在4月份趋向平稳,6月份彻底结束战斗。在此期间,政府的工作重心会将防疫、防扩散作为第一要务,在精力和财力都有限的前提下,所有的财政政策和预算、人力也会向防疫这个大命题倾斜,将重要不紧急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项目向后递延。二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施工团队集中建设,这与防疫的基本原则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大规模的施工也将受到限制。短时间内,安防和物联网企业很难有机会承接较大项目。这种情况最早在二季度末、最晚在三季度初才会有所改观。

2、数据显示,自12月31日至2月11日,全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只有5.04万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90%。1月份乘用车销售仅有169.9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5%,预计2月份下降幅度还会翻番。零售、百货业受到疫情影响,也将在2月份呈现营收大幅下降趋势。安防和物联网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与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是很多行业的下游供应商。在上游诸多行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之下,与房地产业关系紧密的楼宇对讲和智能锁业务势必将受到较大影响。原本作为新增长点的TO E(企业)业务也必将在短期内增速放缓,甚至停滞不前。这次疫情对产业的打击是全方面的,任何行业都不能独善其身,受负面影响的行业数量和规模远大于受益行业数量、规模。对冲后产生的大量负数,对传统业务增长放缓、急需开疆拓土保证增长的安防企业来说,已经形成了可预见的发展障碍。

3、此次疫情对于中小企业影响较大,尤其是人力和经营成本等“刚性兑付”不能削减的情况下,整体市场需求疲弱,企业复工一延再延,中小企业短期内现金压力极大。近期很多研究机构和媒体也集中发布报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我们不再赘述。中小企业原本就已经存在融资困难问题,加之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整体产业链都受到影响,金融机构为降低风险、减少坏账,会对中小企业融资采取更加严格的审核,部分企业会因此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局面。这里边包含了生产代加工型企业,也包含二级、三级代理商和中小型工程集成商。代理商的经营困难,又将影响大型企业的渠道销售收益,形成恶性循环。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缓解企业现金压力,如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但如果不能推出更加直接、快速的支持政策(如退税、降低准入门槛的低息贷款),短期内中小企业经营将会更加困难。

疫情所凸显出的三个主要问题

1、企业现金管理和产业结构问题,这点也可以说是现象。现金流问题很多文章都已经做了专业的解读,这里不详细展开。隐藏在现金下的更深层次矛盾,可以归结为开源和节流问题,抛开疫情发展时间这个关键变量不去考虑,我们仅对行业内情况进行讨论。从IP化以来,安防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在不断的提升,大企业越做越大,中小企业除去能把握关键行业的公司外,即便是三板的部分公司,也出现了营收下降、成本却不断提升的窘境。部分公司因为具备一定核心技术优势和行业化优势,将自己“卖身”给更大的上市公司或国企(安防行业内这两年卖给国企的情况确实存在,而且都是原来业内比较知名的企业),而更多的公司则是惨淡经营。开源尚有困难,更何况现金储备。疫情冲击,是将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放大,是压倒骆驼的最明显的那一棵稻草,但并不是最主要的那一棵。

2、企业紧急情况下产能和供应链问题。这次疫情是灾难,也是试金石,最大的试炼之一,是在企业产能和供应链协调上。新冠肺炎实施的严格防控措施,让红外测温设备一夜爆火。医院、交通卡口、机关单位、商超等人流密集且人员复杂区域需求量激增。但行业企业的供货速度在此时却拙荆见肘,供应商调配困难、短期产能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出货量,造成了人为的供小于求局面。经过多方面调查,大于10套带黑体的红外测温设备平均供货周期在1-2周,数量越大越慢。智能化一体机的供应速度和供应数量更慢、更少。中国安防发展的几十年,尤其是近15年的异军突起、规模称霸全球,除去市场巨大外,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全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在顺境中可以一路高歌猛进,但遇到紧急情况,却缺乏应对预案,让企业损失了很多商业机会,也给哄抬价格、靠供货杠杆盈利留下了生存空间。

3、企业经营信心问题。此次危机中,疫情的发展态势是最关键的变量,也是让市场动态和走势难以精准预测的最大原因。对于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以及各种不利因素的相互交织,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无论是安防还是其他行业,都会奉行稳健、保守和审慎的态度应对当前局面。现金为王、减员增效、减少非必要性支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企业经营的主旋律。市场信心不足带来的业务量减少、业务承接和拓展谨慎,将会对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至于债务型经济发展优缺点、地方政府政策导向、落后产能淘汰等更深层次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层面,我们认知有限,也不属于专业范畴,因此不进行分析。

疫情后安防及物联网行业的机遇

本次疫情是开年的一次黑天鹅事件,称之为国家卫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短暂危机也不为过。事物总有两面性,危局往往与机会相伴。疫情发展让市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也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1、大数据将是未来数年最重要的关键词。本次疫情从发生到扩散时间非常短(不论是什么因素造成的),为防控带来了极大难度。传染病防控主要在与控制源头,也就是疫源地控制和疫源人群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从高危人群锁定、人员动态跟踪监测、流动人口管理到车辆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人、车大数据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基础素材和基本研判资料。本次疫情防控中最亮眼的是交通和出行大数据。从最早的武汉500万外流人口锁定,到后期往来武汉和湖北动态信息查询等等,为防控拉响了警报,也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交通大数据主要可以分为出行信息、路网流量大数据和交管大数据。这两部分大数据,安防和物联网企业都有涉及,之前更偏重于交管。但随着业务拓展,近三年尤其是去年全国力推ETC和按里程计费以来,安防监控企业、射频识别企业和以智能交通建设为主要业务的集成商更全面的介入路网建设中,是数字化、智能化交通建设重要的建设者和参与者,是交通大数据采集的入口。此次疫情,凸显了交通数据掌控的重要性,政府一定会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其中,使得智能交通这个已经体量巨大的行业进一步细化。因为智能交通行业本身体量已经较大(2019年投资规模接近1600亿元),地方债务问题也较为突出,智能交通行业不会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会比原有13%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提高2-4个百分点。

此次疫情防控中,除交通大数据外,公安大数据所提供的帮助也功不可没。平安城市、平安乡村和雪亮工程等大型项目所沉淀下的物理网设备和海量数据资源,以及重要卡口和场所的人证合一、实名制准入等措施,结合公安信息网双网并行,为高危人群的精准定位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智能化手段快速检索数据,确认密切接触群体及相关区域,也为防止疫情蔓延争取了时间。随着2020年雪亮工程收尾,接下来国家将力推“平安中国”建设。从字面上看,平安二字会被简单理解为雪亮的升级,但这种解释并不全面。“平安中国”建设,是在原有公共安全大数据为载体并进行边界扩充,建立各政府和行政机构的资源共享和动态分发机制,以各业务单元所获得的数据作为基础,进行延伸和多方面应用。理论上看,这是将我们多年积累的各种物联网设备和平台进行升级整合,是一盘大棋。反推过来,也就明确理解了政府一个工程接着一个工程建设的思路。在没有疫情的平稳期,这可能是个循序渐进、相对缓慢的过程。但从此次突发事所显现出大数据的重要性来看,疫情不但不会影响平安中国这类大型战略项目的建设进度,反而会大大提升其优先级,也是可预见未来最庞大、最重要的项目。

大数据是与云、智能化成对出现的。智能物联网边缘端肩负着数据采集和初步筛选的双重任务,云负责将数据汇集、整理、分发和循环,这是一个闭环,可以减少耦合度,但总体是联动的一盘棋。所以大数据建设提速,智能化设备和软件、平台、解决方案的需求一定会随之提升,云端建设也会加速。还是以公安为例,去年12月治安局内部专家组会议提出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战业务应用系统技术规范(草案)》的试行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中智能化设备和软件使用规范,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数据摸底和考核体系建设,如智能化设备占比、在线率、第三方社会资源接入占比等。虽然初步提出智能化设备占比50%的设想从目前看过高,但有调研、有推进计划、有考核,就说明智能化业务已经是箭在弦上,这里所指的智能,是整体业务智能,而非单纯的边缘智能、云智能。这就为智能物联网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基础的业务保障,疫情后智能化建设的加速也会给物理网前后端、云端企业从相互竞争转向相互合作打下业务基础。

海量数据的运营也会成为疫情后一个新增亮点,可以简称为数据后市场。这方面,政府的职责是监管和确保数据安全,而非实现赋能业务的有效运营。类似于美亚柏科这种垂直行业数据运营商会逐步增加,体量也会不断增大。甚至华为这样的基础层供应商也可能会将数据运营作为今后的发力点。但具体采取什么方式介入,还需要看市场走势和甲方需求,进一步观察和判断。

2、智慧社区建设将会发力。本次疫情的防控,除了湖北和武汉封城外,全国其他地区的社区管理成为严控疫情蔓延的主战场。智慧社区严格上说不算是安防,而是安防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社区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安防产品、解决方案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智慧社区是一个综合应用,包含安防监控、出入口管理、楼宇对讲系统、停车场管理等诸多二级解决方案;而对业主、租户、快递等人员的管理,又和公安的人口管理和治安管理挂钩,是小而全且比较复杂的项目。与非典时期相比,我国的人口流动性更强、城镇化速度更快,对社区智能化建设的需求也就更加迫切。无论是防疫的网格化管理,还是治安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社区都是最终的落脚点,对小区的人、车实现有效的运营和信息掌控,会大大提升紧急情况下城镇的管理效率,也会在降低犯罪率、提升破案率方面有较大帮助。之前的智慧社区建设以物业为主导,建设进度、质量参差不齐。在疫情充分体现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后,以辖区派出所和居委会甚至更上级机关为代表的行政机构将会更深入的介入到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存量资源升级和新增社区的标准配套。

3、大规模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将会加快完善。应急救援管理与安防有交集但不限于安防,涉及到公安、消防、公共卫生、环境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多个基础安全科目。应急管理除了大规模救援外,预防是其最重要的责任。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预案,是降低突发事件影响、保障国家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有效的方式。这次疫情过后,面对防疫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政府层面一定会组织专业力量深入思考研究,并且从公共卫生领域向其他科目发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基础安全的应急预案。在2019年甚至更早,安防企业也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分别从原有治安级业务向消防、环境安全等拓展,海康威视去年在江山市还成立了全国消防运营总部。应急安全提速发展和投入加大,也为行业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增量市场。

4、部分细分产品线得到快速发展。如红外测温、远程医疗、视频会议、远程教学、实体防护装备(便于消毒杀菌的电子和非电子产品)、智能巡防等,将会在短期内受到大力追捧,可以视为疫情相关产品线。但这些产品线中,有部分产品爆发式增长周期短,不应被过分高估,如红外测温设备。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细分领域,短期效果突出,长期前景也比较看好,会出现为数不多的细分头部企业,也会是全产品线企业开发的下一个重点。

5、运营服务平台将会快速发展。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型设备商和工程商,在疫情过后会千方百计降低各种成本、整合外部资源,上游降成本,下游保收入。以产业链资源整合和人力外包、接派单、售后运维下沉为主要任务的产业互联网运营服务平台,能够将自身资源为上下游企业所用,有效弥合信息鸿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帮助中小工程商生存,在大环境较为紧张的形势下会备受关注。如果能与第三方金融机构联手解决产业链金融缺口,在确保风险控制前提下为行业中小企业解决短期周转问题,业务和重要程度将会更上一层楼。

编后语

在着手组织2019年行业研报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有的统计方式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已经显现出不完善和落后之处。所以尽量在2019年研报推出正式稿时,做相应调整,将原有以产品线和业务分类为核心的数据进行二次梳理,按照产品线+主要应用场景进行归类,相应拓宽数据吸收边界,将新兴的智能化相关场景也进行统计(主要是企业业务和商用业务),这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进行重复计算筛选和排重。这部分数据在去年收集的调查问卷中已经有所积累,但大多数上市公司还没有按照这种场景化的模板发布财报,故规模经济数据收集有一定困难。

责任编辑:潘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