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帮尼菌的朋友圈被锐明技术(原锐明视讯)在深交所上市敲钟刷屏了。
近几年,安防企业成功登陆国内证券市场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即便是被热捧估值暴涨的各路AI人工智能的明星企业,想上市那也是难之又难。
可能很多人会问,锐明技术,何许企业也?然而,做车载监控的行业人没有人不知道行业老大——锐明技术。
锐明技术全称为“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车载监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据2016年市场研究机构IHS机构报告显示,“锐明技术在全球车载移动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二”,超过行业龙头海康威视。
细分市场熬出来的龙头老大
2002年成立的锐明视讯,当时的注册资金只有80万元,全体员工也就十几个人。诞生在安防,锐明视讯也曾和很多安防企业一样:没有任何不可复制的资源,也没有资金和品牌的优势,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也谈不上有什么淸晰的战略。
在锐明视讯前面的十年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发展路径:
2002年,锐明在国内率先推出PMP解决方案,并成功签约了包括长虹、TCL、台均在内的23家消费电子公司,为他们提供PMP全套设计方案。
2003年,研发出第一代安防用嵌入式DVR产品,成为国内最早提供嵌入式DVR产品的厂商之一。并由此确立了数字安防产业为公司长期发展方向。
在车载监控市场PK掉安防龙头的锐明技术,在A股上市了?
2004年,公司作出重大战略选择,将公司资源全面倾斜到车载监控这个成长性的细分市场,并寻求此细分市场的龙头地位。
2006年,锐明车载监控产品成功登陆美国校车监控巿场,成为国内唯一能將MDVR产品批量出口到欧美市场的源始制造商。
从2004年开始转型聚焦车载市场,此后,锐明视讯一直聚焦车载监控,持续低调深耕,一直做到了行业第一的地位。还不到第二个十年,如今的锐明技术成功登陆A股!
曾冲击IPO“临阵脱逃”
锐明股份IPO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6年公司就在证监会进行预披露,拟在A股上市。然而,在2016年11月,公司主动申请暂缓IPO申报,给出的理由是:2016上半年海外订单增长较快,由于产能不足,急需资金,因此管理层决定先吸收外部投资者,暂缓申报IPO。
从锐明股份的暂缓IPO理由来看,公司对外声称资金短缺,从财务报表中窥见一斑,并且缺钱窘境仍在加剧,公司经营存忧。
伴随着公司营收的逐年增长,应收账款也出现攀升。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3452.34万元、16704.57万元、20444.88万元、20501.76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3.20%、28.40%、24.00%、47.71%。
高企的应收账款,影响公司的经营现金流。现金流短缺,锐明股份只能依靠举债度日。2017年公司的短期借款为2070万元,较2016年增长1.96倍。2017年,公司的合并资产负债率49.6%,报告期内均远超同行业上市公司均值。
成功IPO被疑“圈钱” 项目未变募资暴增1.6倍
2018年,锐明技术再次递交招股书,并于12月17日成功登陆中小企业板。
锐明技术本次公开发行股票2,160万股,其中公开发行新股2,160万股,发行价格38元/股,新股募集资金8.21亿元,发行后总股本8,640万股。其创始人兼实际控制人为赵志坚与望西淀,二人共持有锐明技术61.01%的股份,为一致行动人。
在今天全景网举办的中小板上市网上路演中,锐明技术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望西淀在本次路演上介绍,近两年公司每年的销售收入的37%左右出口国外,包括美国、欧洲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包括与中国关系友好的拉丁美洲、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地区和国家。
公开资料显示,锐明技术主要从事以视频为核心的商用车监控信息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车载视频监控设备、车载摄像机、驾驶主动安全套件、司乘交互终端等智能车载设备及管理平台软件,以及一系列面向城市公交、巡游/网约出租、两客一危、渣土清运等商用车辆营运场景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锐明技术此次IPO计划募集资金8.82亿元,分别用于商用车综合监控信息化产品产业化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基础研究部建设项目、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补充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流动资金。
有媒体指出锐明此次上市疑为“圈钱”。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锐明技术进行IPO时,募投项目还是以上4项,但募资金额仅为3.28亿。锐明技术的IPO募资金额在三年时间里增长了1.69倍,而募投项目并未发生变化。
此次IPO募投项目中,锐明技术商用车综合监控信息化产品扩能项目4.3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6亿元,所使用的资金分别是2016的2.6倍和4倍。
同时,锐明技术在准备上市期大额分红也遭到业内普遍质疑。锐明技术管理层一边声称资金紧缺,一边又频频大手笔分红,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逐年分红,共计分红4次,分红金额高达1.08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极有可能是赶在新股东加入前,将公司此前累计的收益落袋为安。
上市就是“上岸”了吗?
锐明技术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88亿元、8.51亿元、11.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38%;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362万元、12024万元、1567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3%、30%。
从业绩角度来看,锐明技术近三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的问题凸显。
与此同时,研发力度开始下滑。2016年-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1.61%、13.64%、11.4%。可见2017年公司发力研发后,2018年投入占比开始下滑,11.4%的水平还不及2016年。虽然锐明技术研发费用持续增长,但投入力度却在下滑。
锐明技术所处行业竞争激烈,不仅要面对国外巨头的冲击,同时还要面对国内竞争对手的市场蚕食。全球安防行业巨头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已在布局汽车电子监控产品领域,两大龙头企业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市场销售能力,正对公司形成巨大的冲击。
有质疑提出,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技术优势是影响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分析指出,在研发投入力度下滑背景下,锐明技术如何直面国内外龙头企业的竞争,如何保证市场份额的稳定将是一道难题。
责任编辑:武京生
小手一抖把码扫,物联消息全知晓
2025-04-24
2025-04-27
2025-04-25
2025-04-28
2025-04-25
2025-04-29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