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2018业绩快报解读

2019-02-15 17:43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长安事

昨天下午,海康威视发布了2018年业绩快报,2018年营收为498亿元,同比增长18.86%;净利为113.36亿元,同比增长20.46%。

从昨晚到今天,很多财经媒体、安防专业媒体对海康的快报进行了报道和点评。我也做了一下三年业绩的对比,仅供参考。

微信图片_20190215173953.jpg

海康威视2016-2018三年营收及利润对比

微信图片_20190215174002.jpg

微信图片_20190215174006.jpg

近三年营收及利润示意图

总体来看,2018年海康威视营收及利润继续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但增长率较之2016和2017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这也是行业人士和分析师关注的重点。从2018年Q1-Q3的季报上看,一季度单季同比增长32.95%,二季度单季同比增长22.41%,三季度单季同比增长14.58%,增速呈阶梯式明显放缓。按照快报推算,年营收增长率18.86%的情况下,Q4的增长率比Q3更低,约为5.5%。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行业内的同事们早有预料,这从海康2018年Q3的季报上就能看出端倪。据行业内同事透露(算是小道消息吧),18年第三季度,尤其是7、8两个月,海康的业绩几乎出现了停止增长的情况,到了9月才追回。当时针对三季度的增速回落,在10月22日海康威视的投资者说明会上,胡扬忠就做出了回应。综合Q3的说明会,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海康2018年的

增长放缓,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首当其冲的,就是基数问题。任何公司都逃不过历史周期律,尤其是高增长型的公司。增长率越高,营收基数一定越大,到达极值后,增速自然回落,这个凡是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而且近三年内,国内安防市场规模增速也在不断回落,从之前的20%增长率以上,理性回落到10%以内。2017年国内安防供应端市场增长率为9.16%,2018年预计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增长率约为9%。市场增长率降低,企业基数不断增大,都是造成海康威视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2、在去杠杆的大形势下,实体经济整体下行,投资信心不足,政府与企业的投资行为都有所放缓,其中,尤其是政府行业的收入增速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包括公安和交通行业。雪亮工程的项目归集模式导致项目颗粒变大、项目周期拉长,同时叠加采购落地执行的延迟,政府安防需求的释放滞后。(据海康威视《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这也是造成2018年海康威视营收股票起伏的重要原因之一。

3、面对资金链紧张的大环境,公司加强应收风险的控制,选择了更为谨慎的业务策略。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经销渠道的策略调整。半年报解释了二季度从5月底开始经销渠道去库存,帮助经销商清理消耗经销环节的库存;同时,压缩账期,要求经销商主业集中,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据海康威视《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银行收紧,财政政策收紧,应收风险增大,尤其是SMB的应收风险加剧,使得海康不得不采取去库存、压缩账期、放弃部分垫资业务的策略去管控风险。

4、中美贸易争端在2018年上演,对海康在北美的业务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海康暂停了一些项目换取更加友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放缓了在美国市场开拓的脚步。

5、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体量更大的公司进入行业,新兴域外企业涉足,使得企业部分人员外流,从研发到业务上都会受到相应影响。

6、海康威视提出AI CLOUD后,受到研发周期和价格、用户认知及需求等诸多因素影响,落地速度并不像做高清和IP化时那么快。这也给新业务的增长带来了周期性问题。

以上几点,有的是对外披露的投资者关系会纪要,有的是我自己判断。也是仅供参考讨论之用。

看一个企业的成长(我们这里就不说战略性亏损了,因为战略性亏损这个词在中国的含义绝大多是时候就是WTF),营收和利润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判断一个企业的潜力和发展,这两项绝不是唯一的指标。稳定性,成长性,安全性,以及开拓性,再加上营收能力,才是判断一个公司实力的综合指数。上边说了那么多,海康是否就是到了天花板,会逐年走低呢?这个未必。这里再逐一解释一下。

首先,经济大环境不是某一个企业、某一个个体能左右和规避的,这个就不谈了。但是按照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来看,贸易战打到底对GDP的影响也就是0.2个百分点。去杠杆,财政政策收紧,贸易战,实体经济困难,诸多因素叠加给市场信心造成的影响远比实际结果要大。这也是为什么股市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人伤心欲绝的最重要原因。以海康为例,2017年出口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仅为31%,且海康出口目的地不仅仅是美国。再往下看一步,海康在美国现有销售产品中大约25%被征收10%的关税,剩下的75%并没有在纳税清单上。所以这个问题既是大环境问题,也是心里问题。只能说,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中国应该少出几个高博士。

其次,就是行业和建设问题。有很多人认为我们的产能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过于铺张。但这个问题应该加上定语。落后产能过剩应该被淘汰,大规模、重复性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被叫停。技防作为高科技领域,产出低、没有研发的小作坊就该被淘汰。我们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城市交通系统、警务云和大联网、警情分析及事前预防、雪亮工程、乡镇一体化安防做的还远远不够,这些都是基础设施。而金融、教育、国防这些刚性需求行业,需求只会加大不会减少。所以主攻的行业没有问题,建设方向也没问题。这就回到了本质,我们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技术含量是否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能满足,就能保持增长;反之,则会被自然淘汰。也就呼应了上边的第六点,成长周期性和研发周期性的问题。

再次,安防行业虽然面临市场增长率逐步收窄的问题,但主要是由于基数逐步扩大和前几年个别人浮夸严重造成的,行业还没有到天花板,企业就不会到天花板。海康也好,大华也好,也早已经开始了拓展的步伐。物联网的应用和智慧产业的发展,以及5G的建设,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而我们作为前端和感知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已经跨出了安防,向公共安全信息化、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等产业发展,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大型应用场景,以及智慧社区、民用智能化设备,都少不了具有视频和射频技术的企业参与。这里边每一项,都是庞大的市场。所以从潜力上看,远没到天花板的程度。而更多的中型公司,也在细分领域做着自己熟悉和极具差异化的工作。这些细分领域,面临的也并非单纯的安全问题,也需要我们的技术去解决安全、效率、效益的综合问题。这么看,能说企业发展到头了吗?

最后,就是竞争。竞争必将存在,并且永远存在。非恶性竞争对市场没有任何坏处,最终受益的将是用户。就像行业里的企业家说的一样,传统安防企业的算法需要积累,可能不如AI公司,但这仅仅是个后发优势的问题。只要没有绝对壁垒,就没有练不出来的算法。但是人脸识别是需要载体的,也需要夜视,也需要低照度,也需要补光,谁去做呢?工程化落地,最终还不是要落到设备商和集成商的身上?不可能让用户一边守着摄像机,一边盯着电脑,旁边再给来个服务器。所以,安防企业要做的,就是尽快的做好工程化,尽快的压缩研发周期,尽快落地并规模化降低成本或定制化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安防+人工智能的这一波增长,还将属于设备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有综合能力和行业经验的系统集成商。

个人判断,大华今年的财报也不会比去年好看。但是2019年,都会再次冲起来。架构调整的差不多了,研发落地沉寂了两年了,是时候了。最大的变数就是中美的贸易争端。但这也不是我们该操心的,做好自己,就是做好了一切。

责任编辑: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