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帝国的兴衰看人工智能市场格局

2019-03-27 09:42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长安事

前 言

读史书的人常会有以下疑惑。秦国七代君王披肝沥胆,殚精竭虑,至始皇帝雄才大略,登峰造极,一举灭掉六国,建立强大无比的秦朝。但是为何帝国大梦只维系了两代、十四年就土崩瓦解?始皇帝又为何失心疯一样举全国之力,搭上七十万人去挖一座连修30年也无法完成的大墓?给自己造坟头把全国都搭进去的,以秦始皇的智慧,怎么看怎么觉得是异常行为,有别无他法而为之的原因在里边。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以史为鉴,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带着这种疑问,本文进行初步的探讨,并“生拉硬拽”的将结果套用在现代最火热的人工智能领域,以兹建言。

秦国的兴起和并购战略

秦国从西北贫瘠之地崛起,从商鞅变法开始(公元前356年),到灭六国统一(公元前221年),百余年间秦国在96场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中发动了52场战争(占54%),并取得了其中的48场胜利(占92%)。从发动战争并取得胜利的角度看,秦当真是效率奇高且超级进取。而造成这种可怕效率和进取心的,是因为贫穷。

自建国以来的数百年间,贫困把秦国拖入通缩的深渊,政府丧失了向人民兑付财富的能力,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粮食、食盐。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因为贫穷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缘。穷则变,变则通。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拉开了秦国改革的大幕。

经济上,商鞅在徙木立信后,采取的是“收紧财政开支、宽松货币流通”政策,在勒紧裤腰带的同时,将有限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把下等人手中的资源抢过来为精英阶层所用。精英阶层效率更高,在掌握了更多生产资料的时候,也许就能救国家于危难。

彼时,先秦时代的兑付都是刚性的,宽松货币政策不能超发,只能搞存量博弈和存量消耗。为了推行自己的经济政策,秦孝公和商鞅以及后来的君主,选择了开动另一架效率怪兽,那就是战争。祸水东流,挑起与六国的大战,获取财富维持宽松政策。

军事上,商鞅采用了魏国已经使用的“军功爵制”并加以改进。凡战士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及与之相应的田宅、庶子,也可以做官。斩杀的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如果能斩敌人首级五颗,还可以役使隶臣五家。也正是这种制度,使得多年后陈胜、吴广起事大泽乡,才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微信图片_20190327090738.jpg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 — 秦始皇

自此,秦国在经济和国家抉择上,也彻底走上了军工经济的道路。一切社会产业、国家政策都转而以供养及扩充军队为目的,能否满足军队建设是检验产业有无必要存在的唯一标准。

当时秦国有常备部队20万人。以当时的生产效率,需要400万人作为后勤来保障部队的运转,这比当时秦国的人口还要多。秦国的所有百姓,不得不俯首桑农,围绕着这只军队打转。除了服兵役之外的男性,要负责修桥铺路、采矿冶金;留守的女人养蚕种桑、耕地织布。秦国的老百姓,无论是自愿还是被绑架,都坐上了全面奔向小康的四轮小车,突突突的一路向前。秦国的经济,也在“打仗->发财->扩大再生产->扩军->再打仗”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此时的秦国政府,已经尝到了掳掠和灭国给经济带来的甜头,政府利润逐步扩大,财务报表越来越好看。

微信图片_20190327090746.jpg

大一统后的秦朝疆域版图

秦国的发迹,从现代社会看,是一系列的并购行为,而且是非常规的并购行为。不要求资源匹配,也不太过于奢求吸纳和先进生产为我所用,只要求并表。此时的秦国,在大举开站的同时,并没有完成自我生产效率的扩充和进步。政府垄断产业,国内产业效率奇低,缺乏产业支撑。这些原因使得政府和人民没能充分享受并购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而带来的富足,不得不走上了以战养战、不断并购和并表的流动性道路。先掠河东,再并韩灭赵,把这种非常规的并购变成了企业经营常规的利润获取手段。用表面的合并利润来掩盖国内巨大的资产负债率。

秦国的祸端和湮灭

直至公元前221年,秦攻破临淄,灭掉齐国。在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帝国的同时,一个大麻烦也降临在了嬴政的面前。灭掉齐国后,天下一统,无仗可打。那么依靠并购充盈的财政接下来怎么办?那些指着军功爵制发财致富的军队怎么办?背后那万千以服务军队为生的老百姓怎么办?套用悼红狐文章里的一句话就是,“灭齐时才五月份,今年接下来的GDP怎么办?”

玩儿游戏灭了大BOSS,打穿了所有隐藏关,一定会扔掉游戏卡;耍猴耍成齐天大圣,就没得可耍了。秦国的经济崛起,大多数是靠非常规并购充盈;秦国的民生,大多数靠维系一只庞大的部队来维持。战争停止、齐共王断气的那一霎那,就有三个问题呈现出来:就业,现金流,产能过剩。

微信图片_20190327090750.jpg

战无不胜的秦军迅速变成过剩产能和不稳定源头

直至此时,秦王政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面对过剩的产能和就业人口,采取的是数个大工程一起开动(长城、皇陵、阿房宫等),消耗就业压力及降低军队因无事可做、无薪可领铤而走险颠覆政权的风险。(当然这其中也有秦始皇好大喜功、骄奢淫逸的成分,但与这个战略目标比较,这两点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流动性方面,提高政府效率,产业转型,重视提高生产力。这两方面齐头并进,在完成军工效率软着陆、完成军队供给侧改革的同时,提高行政管理和核心技术与生产效率。清除人口的同时完成产业结构改革,减压并缩表,完成整个国家的战略切换。

然而天不遂人愿,秦始皇只活了49岁便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军工效率奇高、政府行政效率奇低、产能过剩无法安置、国内生产力落后的大秦,直接甩锅给了胡亥。法家讲威权,在匆匆接过传国玉玺后,秦二世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父亲一样的权威性和对政府、军队的绝对控制力,军队冲垮了官僚体系与国家组织,政府缩表计划失败,政府资产负债表崩盘,政权从内坍塌。

而后的楚汉战争一打四年,一千万人灰飞烟灭。这个过程,基本将秦王朝刚性兑付的债主清除,留给了高祖皇帝一个没有负债、没有刚兑压力,也没有过剩产能的净壳。为接下来大汉王朝的成功上市和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打下了基础。

秦朝衰亡的原因

秦朝的覆灭,一直以来都是民间和史学界长久不衰的话题。有了现代经济理论,我们可以进行不完善的总结和归纳。(一家之言,说错了不负责任。。。)

1、以战养战,国家军队化,绑架政府、民生及就业,崩溃于无仗可打;

2、并购过程中忽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融资怪兽,资产负债率极高,追求短期效益,产业、技术没有得到根本提升;

3、国家战略切换中选择的庞大工程,除长城外,其余都不具备可持续性,没有为改善民生、提高生产力做出贡献;

4、缺乏长期战略规划和可执行的策略,空头支票太多,产业落地困难,没有为自身的战略切换预留足够的时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注意看美帝的现代史,与大秦惊人相似,只是美帝命好,滞胀之后成功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将军工技术转化成民用技术,又通过战争的资本建立了庞大的美元帝国,并且给自己留足了改革的时间。)国家战略层面,以我们的智慧难窥其一,即便是布热津斯基那样的战略家在《大棋局》中,由于自身环境和瞬息万变的局势,判断也有很多失误。我们能做的,是以史为鉴,审视我们熟知的领域。在研读了很多文章和书刊后,越来越觉得,大秦帝国的兴衰,对现在大热的人工智能产业,有很大启示作用。

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启示

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产业升级战略文件上,人工智能被反复提及,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一环。由于涉及到国家产业和管理需求升级,以及全球科技未来发展的话语权之争,人工智能领域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老百姓、投资机构、传统行业的企业和甲方用户都在盯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全民关注和全民热捧,会造成一定的扭曲,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理性看待。

人工智能的源头分软、硬件,算法和算力。

算力很好解释,就是芯片。提到这个,也是我们心中的痛。因为中美商业大战,中兴第一个倒霉,也让芯片成为了举国关注的产业。AI芯片的大热,让国内外各路豪杰纷纷出手,寒武纪、地平线、云飞励天等等,都拿到了大量的融资,且在PPT中吊打一切牛鬼蛇神。“全球领先”、“中国首款”等字样屡见不鲜。

算法上,“四小龙”与AI芯片企业一样,融资一路过关斩将,估值一个比一个高。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在方案上的完美落地,让媒体刮目相看,竞相报道。国人也愿意相信我国的科技能够以此作为突破口,实现同国际先进技术的接轨,而且有可能弯道超车。

这时候,我们回过头来看秦朝,就会发现在细微之处,有些许相似,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

微信图片_20190327090755.jpg

四小龙融资金额及估值

1、融资造血,盈利不足。尽管四小龙和AI芯片的几位老板都在强调,企业不是融资驱动型公司,光融资不盈利是流氓行为。由于各个企业都没有上市,没有披露财报的义务,我们很难获得详实的经营数据。但除民用领域外,算法企业在城市级平台和大型交通、公安等领域拿到多少项目,真正落实的有多少,至今仍是个未知数,有时候看一家公司不能单从媒体和新闻通稿里得来结论。如果退而求其次,即便是像这些公司宣传的那样,用大行业拿下了很多巨型项目(下边会具体说),但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上看,项目越大,回款周期越长,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就会越高。安防行业里很多工程、集成商吃尽了苦头。比如华录,比如太极。如果一个项目本身就因为竞争激烈造成利润不高,甲方由于规定、审计等一系列问题还要拖延回款,那么企业接到这种项目的盈利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这对于有国有背景的企业和长期经营有循环应收账款的企业来说,日子还不那么紧张,但是对于CV初创企业来讲,就不能说不是靠融资在造血。芯片企业也是一样,2017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约为3900亿美元,人工智能芯片仅为24亿美元。产能过剩,生产了一堆,卖给谁?买家缺失,没有落脚点,企业靠什么活命?一旦像大秦帝国一样,资金链断了,那也就是分崩离析的开始。

2、以战养战,走上被“绑架”之路。很多初创公司拿到了大笔融资,在自身业务产生利润较慢、对赌压力存在的前提下,急于做出成绩,不得不选择了另外一种途径,那就是吸存的同时放贷。做基金,做并购,建资金池。将融来的资金投入到比他们小但是能见利润的实体企业或者深度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上。可以让他们创造利润,也可以让他们将AI企业的解决方案落地到熟知的领域。细想一下,嗯?这是大秦合并报表那条路啊。于是乎,连初创企业自己和员工,带被投资的企业一起,坐上了奔向小康的敞篷车上。并购和投资分几种,一是取长补短,延伸自己产业链,比如阿里左手商汤右手旷视,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都是为了完善阿里城市大脑和云平台的故事用。还有一种是吞并,大企业和小企业产品线重合,但是大企业没有小企业做的好,做不过你我就抄你,抄你还不行我就收了你,祭出资金的紫金葫芦,用钞票拍死你,比如腾讯。再有就是纯粹的为了合并报表维持运转,以期用被投资者的利润扩充自身盈利、去除自己高资产负债的投资行为。这种就是秦王吞并六国的道路,收来收去,会发现自身并没什么发展。一旦被收购的企业完不成对赌,不能贡献利润,资金链断裂,战无可战之时,也就是日薄西山之日。把自己的竞争力绑定在别人身上,那这个故事就不好讲了。

微信图片_20190327090758.jpg

人工智能双雄与华为及安防龙头企业专利对比

3、核心竞争力不明确。这就是我上边说的项目能力和工程化能力、行业化能力。几个独角兽企业,因为应用场景的问题,纷纷把安防作为非民用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案例提到最多的。AI应用于行业,不仅是要懂AI“算法”,更重要的是软件工程能力和系统能力。系统运维、数据库、代码习惯、基本软件工程是落地的关键。但大多数人工智能软件企业都将重点放在了算法、逻辑上,真正的系统性的工程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有算法,但工程化不足,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不愿意洗地的结果就是空中楼阁,更何况缺少前端硬件的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这几个软肋等于把自己架起来了。从上图资质的数量,我们就不难判断,从软件出发的AI企业和从硬件向软硬结合发展的传统企业,在项目落地方面的差距。工程化缺失,项目难落地,产业链中角色定位缺失,以及对甲方的需求理解不足,成本偏高,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如果再得不到足够的时间去缩表,那就很危险了。这也印证了大秦并表、以战养战后定位不清楚、没有发展自身核心生产竞争力的问题。

上边说了那么多,绝非拆台,而是从秦朝的兴衰过程自然想到的。问题出现,但并不是我们的AI企业就必然衰落。这个市场是个大市场,方兴未艾,正是发力的大好时光,哪儿能还没开始就结束呢。现在看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想要跳出周期律,超然存在,还是有一些建议的。

1、打铁还需自身硬,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讲故事,不把自己的命运绑定在第三方身上。这里引申出来的,就是到底定位在哪个层级的市场,在哪里发力。金融的安全支付和征信系统,智能手机的前端应用等等民用领域大市场应该更受到重视。并购和基金应该向着自身产业链外延投入,归因向内,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下游和落地支点。这点二战后的美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2、寻找准确的定位。与安防、通信、金融等产品的供应商,到底是什么关系需要明确。现在AI企业,尤其是软件商与行业企业的关系过于暧昧。你说合作吧,又相互竞争;你说竞争吧,行业企业又确实是AI企业的下游。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又没有专业行业企业服务的专业客户资源,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明确定位问题,那就是个大麻烦。这种关系,应该果断放弃过于分散市场的竞争,改为合作,而不是大刀阔斧的自己去做,小项目不挣钱,大项目收不回来钱。芯片企业,除了死磕几个专业领域和手机外,也可以找准硬件能力缺失的智能服务企业,比如百度、腾讯小米这种从互联网过来的企业,把他们的智能硬件的芯片包了。小度音箱、小米音箱、陪伴机器人等等,恐怕都需要大把的供应商。

3、标准能力。秦虽两代亡国,但并不影响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秦始皇最为重要的贡献,除了统一六国建立中央帝国之外,就是做到了标准化的统一。统一律法,以及“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措施,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可能是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为之,但从今天看来实在是太重要了。今天的AI,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时候如果能借鉴历史,一步一个脚印的用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建立一个个标准,最终合作建立标准池,企业也就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话语权。

结 语

交学费并不可怕,最怕交学费后留下净壳,那就太悲剧了。从历史看现在,也只是个戏说,提供一定的参考。事在人为,路就在脚下。有了方向,确认了战略,就要坚定不移的去执行。作为安防和物联网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当然希望更多的新鲜血液和技术落地到行业中来。以战养战势必会轰然倒塌,强化自己才是真的强者。今天的刺耳,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大秦困境美国当年也似曾相识  作者 悼红狐

2、《韩非子·定法》

责任编辑: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