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能安防:软件定义+CloudIVS视频云,举重若轻

2018-12-26 17:04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长安事

IT化衍生出的软件定义摄像机

如果没记错,早在2013年,安防IT化这个概念就已经很热门了。提出IT化时,我们正处在从模拟向高清迈进的路上。IPC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视频监控的画质,同时也降低了存储、传输等一系列成本。时过境迁,现在回头看,当网络监控已经基本普及,我们认为安防的IT化之路已经快要走完时,人工智能的大热和分布式计算的深度应用及升级,让我们在IT化的道路上又有了新的目标。这个过程,与手机的发展历程极为相似。

最早的手机,仅仅能够提供通话、短信等服务,这时候的手机是点对点的服务。即便是后来出现了拍照、游戏、音乐等功能,但也仅限于单机操作,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直到苹果公司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利用平台将各种软件聚合,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可分享的链路,这时候手机就演变成了端到端的产品。

反观今天的监控摄像机,也正在沿着这个路径转化。智能芯片的出现,让前端设备高度集成,实现了从单一图像采集到融图像采集、分析、初步计算于一体的跨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前端设备。随后将边缘节点初步计算的数据进行二次运算后形成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应用,为云端计算提供已经准备好的处理后历史数据,大大降低了响应时间和提升了效率。这也是人工智能“提效、降TCO”的本质。这一系列的复杂操作,是因果相连、推一进二的整体系统,正是IT行业的套路。在人工智能+云的前提下,这个方向是不可逆的,只能越走越深,不会倒退回到不具备智能的信息孤岛。

image001.png

华为软件定义摄像机

12月26日,在主题为“轻云直上 视界大开”的2018华为安防新品发布会·呼和浩特站上,华为软件定义摄像机+CloudIVS视频云相关产品以端、边、云协同,发挥业务和平台合力构筑差异化能力,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

image003.png

华为安防呼和浩特新品发布会现场照片

在这个大趋势下,华为作为中国ICT的巨头,进入视频领域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华为对于边缘节点的战略,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在掌握了前端的同时,尽量使其应用落地,才是赋能用户最直接的方式。这时候“软件定义摄像机”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从华为合作伙伴大会和安博会的发布会看出,华为对于摄像机的定位是,按需定义场景、分层智能和可持续演进。这三点不难理解,按照应用场景加载功能各异的软件和算法、通过特征库及摄像机和端云协作联合研判、算法应用迭代更新。如果“软件定义摄像机”能够完成这三个使命,可以说是前端智能化突破性的进步。但如何支撑,是个现实的困难。不同场景的适应需要更复杂的算法和更大算力的芯片;联合研判和边端协同、前端协同,以及快速迭代且环境可以管控,需要广义上的开放架构。

从算力来看,今年9月份的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推出的昇腾310和昇腾910智能芯片,低功耗主打310,高性能主打910,Base在达芬奇架构上。从任何角度看,都已经站在了世界顶级AI芯片的水平。高水平的AI芯片,通过专用硬件加速,支撑万亿级计算视觉处理,让目标分类(建立特征库)和属性识别(特征库检索)更加迅速成为可能,也就极大的提高了智能摄像机按用户需求定制应用场景的能力。

分层智能和可持续发展所依靠的开放架构,是一个不断解耦的过程。通过对主要运动和应用的分析,实现有侧重性的硬件和软件、软件和算法的打通,将一个个边缘节点形成网络,使之实现全网智能而非单一前端智能。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底层数据开始,逐步扩展到协议、代码、语言、应用相互协同。华为已经做到了开放操作系统、多语言的开发环境、端云协同的软件管理。从打破底层硬件壁垒,聚焦功能和应用,到自动对接编码生成提高对接开发效率,再到云和端的协同作战、高效管理,都为全网智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IT化是安防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华为提出的解耦、去壁垒、提算力是必不可少的。而IT痕迹明显的“软件定义摄像机”,又赋予了智能摄像机从看得清向看得懂、会思考、能进步的能力。这符合新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是IOT物物相连中重要的底层基础,尤为重要。

多功能视频云平台:轻量部署 化繁为简

之前写文章提到过华为进入安防的方式。从应用来讲,是以公共安全和智慧城市这两大板块作为切入点;从分层上讲,是平台层和网络层。

就场景的多样化上来看,华为安防系统要求的就绝不仅仅是前端设备的智能,而是多元网络的整体智能,这就是华为的平台层所要做的事情。站在顶层,提供以视频为核心的多维分析,用全云化实现全智能。网络层则是华为作为ICT企业的强项,用网络优势加固数据稳定性、提升海量数据传输效率,缩短前后端响应时间,为实战打下坚实基础。这样的两层互为关联、互为条件,也互相作用。而实现两层架构的关键节点就在视频云平台。

image005.jpg

华为安防的全网智能、端云协同

现在讲到智能安防,都离不开AI和云。在视频监控领域,AI摄像机是眼睛,视频云就是大脑。一个场景下可能会有无数个智能化的摄像机存在,但如果不上云、不连通,还是信息孤岛,即便它具备了初步数据结构化的能力。华为的CloudIVS 3000视频云平台,就是要将分布式部署的边缘节点汇集的虚拟数据通过一台具象的视频云服务器实现高度集约,解决联网复杂、信息孤立、智能薄弱、系统封闭等问题。

CloudIVS 3000这种轻量级的云平台,主打特性为“轻、快、灵、巧”,与传统的中心化云有本质区别。中心化云靠的是服务器+软件进行驱动,而CloudIVS 3000则是以容器引擎为核心,大大降低了部署的难度,降低了部署和运维的成本,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速度。设备轻量部署,一台起步,这一台设备中,存算检服务和多算法融合,将云平台应有的业务层、服务层、操作平台、存储、智能算法、数据处理等引擎全部模块化。比如基层的派出所机构,部署云系统耗资大、成本高,而且运维繁琐,但业务又对云有切实需要。这时候轻量云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不但系统简单,整体成本低,而且模块化的功能应有尽有。能够将辖区的前端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也能为主动布防布控、快速响应出警、提高侦破效率提供有力的保障。

从系统的部署逻辑上看,CloudIVS 3000轻量化的架构应该是标准X86服务器+Cloud OS +应用服务,可进行上下级域的对接。这是一个网状结构,整体场景中存在大量节点,各个节点独立又关联,在交互的过程中逐步从不同方向向中心靠拢。这区别于传统的中心化云逐级向上的架构,节点可以跨平台、跨域申请资源,保证了资源不足时协同作战、集中优势力量解决最关键问题。

image007.jpg

云边端协同响应客户需求

从趋势看,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摄像机将在更多的场景下应用。节点部署的越多,智能化程度越高,对数据联通、交互使用的需求越大,甲方用户应用场景的不同决定了我们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数据。海量数据汇集后形成结构化信息给到 TO G 或 TO B 的终端用户,就要求企业必须从云端下手,在二次计算的过程中实现客户的诉求。前端和云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快速响应、按需汇集,是大量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在软件定义过摄像机后,视频云平台进行存储、分发和应用的使命所在,对用户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也谈合作伙伴

今年华为大举进入安防,很大的看点在于跟行业传统强者的竞争关系。竞争是多元化的,除了产品、技术外,解决合作伙伴的问题从而深入行业化应用是核心关键。在今年10月11日,华为CloudIVS视频云举办的“+智能,重构安防新视界”主题论坛中,华为视频产品线总裁石冀琳提出“构建安防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智慧生态圈,共同满足行业客户的业务需求”。这与今年3月华为合作伙伴大会提出的开放平台相辅相成,只是更加细化,落地到了具体的行业。安防的甲方千差万别,需求各不相同,谁也不可能把甲方的需求全部满足、全都做完。每个细分领域都有自己精耕细作的强势企业。这些软件商了解甲方、了解用户、懂行业,但也面临着资源不足、高度不够的问题。这时华为将自己的平台开放出来,提供可靠的平台服务、云服务和数据支持。深度行业化的开发者在华为的平台上做SaaS,开发应用,满足甲方客户信息共享、服务上云的需求。这种方式有效避免了与传统强者直接竞争的局面,也高效赋能自己的合作伙伴,深度开发专业领域客户,使自己成为服务商。

随着不断的细分,也伴随着华为视频业务在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信这个合作伙伴的版图也会继续扩大。如果最终能够用自己的合作伙伴网络和正在铺开的线下渠道影响到下沉的中小工程、集成商,那么这条道路将会更加顺畅。

责任编辑: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