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机场高速:16000条“神经”实现全程全天候感知

2022-07-21 09:41 来源:极目新闻

鄂州机场高速全长13公里,主要服务于公空联运和物流集散、兼具客运功能,是鄂州花湖机场连接汉鄂、武黄等高速公路的重要通道,为湖北省打造航空客货“双枢纽”提供了“硬连通”。7月16日,记者从湖北交投建设集团了解到,作为湖北省首条智慧高速,这条高速融合了5G、北斗定位、量子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不仅是湖北首条智慧高速,也是国内最“聪明”的高速公路之一。

1.jpg

13公里安装16000条“神经”

鄂州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起于花湖机场南接口,止于鄂州市汀祖镇北侧,通过东庙枢纽与武鄂高速,经陈桥枢纽与武黄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13.042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2022年5月1日零时,鄂州机场高速正式开通试运营。原计划3年工期仅用时16个月完成。在施工过程中,总计铺设了96.7公里长的光栅阵列震动传感缆,布设16000个光栅传感器,372处智慧灯杆,以及智慧基站、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图文式情报板等智慧设施,为机场高速植入“感知神经”。

“我们实现了一个特色、两类应用。”湖北交投鄂州机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翟全礼介绍,一个特色,是在国内外率先将光栅阵列传感网络全程敷设高速公路道面,真正实现有“触觉”的智慧道路。“中道路上发光的就是光栅光纤,通过其中的光栅传感器,实现了全域全天候感知,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下方的‘车路一张图’,图中移动的小白点就是基于车道级的车辆精准定位,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路上的车辆数目和具体位置,有利于提高中心人员的管控效率。”在鄂州花湖机场智慧高速指挥中心大厅里,翟全礼形象地将“光栅传感器”比喻成人体的神经,车辆行驶的车道、车速和载重,在大厅的监控中一目了然。

在光栅传感器和5G等技术的辅助下,形成了“智慧管控”和“智慧出行”两大类智慧应用,一方面是面向运营单位和高警、路政协同的智慧管控,让传统的养护运营做到自动感知、自发决策、自助通行。另一方面则是面向公众的智慧出行,让司乘更清楚地知晓“我在哪,有什么,该做什么”。

2.jpg

“聪明”高速能实现无人驾驶

“在机场智慧高速上,我们实现了光栅传感、车牌识别、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频事件检测等多元感知数据的融合。”翟全礼介绍,该条高速交通流以物流车辆为主。作为“双枢纽”定位,对于物流车辆的转运要求高,需要全天候通行。必须具体以安全、畅通为前提,提高公路运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路网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按照基础设施全面感知、运行状态智能监测、联网收费精准高效、车路协同应用落地、公共服务安全便捷、养护管理科学决策的理念,需要有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供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支撑智慧高速建设。

所以,这条高速不仅嵌入了“神经系统”,还融合了5G、北斗定位、量子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等“眼睛”和“大脑”。

鄂州机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货运机场,预计到2025年货邮量将达245万吨,2030年达330万吨。届时,大量的货车将行驶鄂州机场高速公路,将货物分拨到全国各地。

“利用5G技术,可以实现货车无人编组自动高效运行。”翟全礼告诉记者,针对鄂州地区雾天比例高、影响机场货物转运的情况,建设之初设计了准全天候通行的功能。当恶劣天气下,视觉设备和雷达受到干扰无法正常工作时,仍可以通过光栅光纤的感知能力精准知晓到每一辆车的具体位置和速度等,货车司机通过下载定制APP,即可享受运营单位和高警联合提供的预约式通行服务。如,10辆5G智能重卡在机场装好货后排成一列,只需1名司机驾驶最前方车辆,其他车辆无需人操控,后面的车辆能自动识别线路,整体安全有序通行高速公路。以前车带路、后车跟随的方式进入高速,并通过APP随时了解前方车辆情况,司机根据提示做出反应,实现恶劣天气下的进展上路。

“鄂州曾是三国吴都,所以收费站设计借鉴了孙权的冠冕形象。”翟全礼介绍,鄂州花湖机场高速不仅安装了“大脑”“眼睛”和“神经”,在建设之初,还融入了当地的文化。

责任编辑: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