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字农业新基建服务平台TOP50

2022-07-13 10:21 来源:Internet Deep

5.jpg

更精准、更高效、更可靠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总被描述为“靠天吃饭”,说的是农业生产中不确定因素较多,一年到头最终的收成既受到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天气和是否有灾害的影响,农产品的市场定价也受行情、销售渠道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和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被消除,农业生产正变得更精准、更高效、更稳定。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信息采集,就可以及时掌握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信息,实现智能预警,远程可以得知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情况;在大棚种植环境下,部署的传感器可以实时反馈棚内的土壤、空气温湿度情况等,并可进行控制和调整;灌溉、施肥、打药,都可以借助灌溉系统、无人机、机器人等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农业生产可以做到以更精确的信息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以及智能控制大幅减少人力投入,且实现科学种植,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在管理过程中,借助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收集与智能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对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调控。除了生产中具体的空气、土壤、光照等环境参数,为作物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在供应链环节收集加工、物流、仓储等数据,从而对接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农产品的及时供应;还可横向、纵向对比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市场价格和动态,为宏观调控下农业政策的制定、农业补贴的发放、农业技术指导提供依据。

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电子商务平台能让产品的供需双方快速进行对接,降低了产品销售的地域限制,扩展了农产品市场,增加了新的销售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农产品的销售过程更加高效。同时,需求端反过来对农产品的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促进了农业生产向绿色、无污染、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告别“靠天吃饭”,数字化对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环节进行改造,一种自动化、智慧化的新模式正在兴起。

建设农业新面貌

过去农业生产给人的印象总是与苦与累有关,而在数字农业的建设过程中,专业化的农业应用逐渐让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升,装备更“硬核”,大众对于农业的产业印象也开始有所不同,农业生产正从“体力活”转变为“智力活”。

极飞科技就将无人机技术与农业生产进行了深度融合,推出了农业无人机、无人车、自驾仪、遥感无人机、智慧农业系统等智能农业设备,较为成功地通过无人机服务于农业生产开辟出一条新赛道。

无人机飞行在田间地头,完成对遭受虫害的农田施肥打药的工作,几起几落就可以搞定过去人力数个小时的任务,解放农人双手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呈现出现代社会独有的一种科技美,使农业生产更先进。

而在销售端,近年来极具代表性的场景就是许多网络平台上开始了以短视频与直播形式带货销售农产品的新模式。借助平台流量扶持、名人推广宣传,农产品、农村直播带货迅速发展起来,扩大了农产品与乡村特色资源的影响力,为农产品的营销增设了一条新渠道。

利用直播带货实践电商助农,不仅是利用互联网助力产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农业内容与创意形式,能推动农产品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从2018年的2305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4221亿元。

数字化进一步激发出农业生产巨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运用,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与附加值,带领农业生产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新农人

技术迭代、内容创新,都是数字农业的基础,要使农业科技得到更大范围内的运用和推广,还需要掌握新的农业种养技术、了解新的农业商业模式的“新农人”投入到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去。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过去,年轻人前往一线、省会城市寻找工作机遇是主要潮流,而近几年,伴随着乡村基础条件设施的改善和财税优惠、融资担保等政策扶持,选择返乡创业、重塑田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新农人对新理念、新技术的态度更加积极,同时带回了互联网思维与市场化发展的策略,将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截至“十三五”时期末,“新农人”的重要代表——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010万人。《“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则提出,到2025年,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万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其中农村创业带头人100万人。

资源随着人流转,当各种类型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扎根乡村,数字农业新基建才能真正向高水平发展,城乡间的差距逐渐缩小,流动走向多元,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各自的资源特色。

责任编辑: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