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原型已找到,浅谈背后的人脸识别技术

2021-12-10 10:15 来源:智安物联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以打拐为题材的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历经14年零57天,终于找到了心心念念的儿子孙卓,漫长的寻子之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目前这个「亲爱的」小孩是否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还未定论,毕竟对还是孩子的孙卓来说,接受这突如其来的“身世”,实在是需要一定时间。如今,孙海洋的寻子梦终于照进现实,他的微博(为寻找儿子注册的账号),从原本满满的安慰瞬间被满满的祝福挤满。

我们可能会好奇,孙海洋的儿子孙卓是如何找到的?

原来,孙海洋此前曾接到深圳警方通知,称人脸识别技术对找到被拐儿童有很大帮助。他立刻前往警局,将孙卓小时候的照片交由警方录入系统。当时他说:“这个系统已经帮助几个家庭找回了孩子,也许孙卓就是下一个。”

警方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披露了更多细节:

2021年10月,深圳警方在侦办一起被拐卖案中,发现山东聊城市阳谷县男子吴某某有作案嫌疑。与此同时,经人像比对,发现阳谷县一男孩与被拐的孙卓高度相似,后经DNA比对,该男子就是孙海洋走失的儿子孙卓。

警方还表示,人像比对、DNA信息库等新技术在寻找拐卖儿童过程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应用,查找失踪被拐儿童的新渠道、新方法不断开辟出来,为开展“团圆”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孙卓走失那年是4岁,如今已经18岁,从蹒跚学步的孩子已经成为一个能照顾自己起居的少年,其模样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脸型,那么,如何通过十多年前的照片找到他本人?

对于跨年龄寻亲来说,其最核心的难点就在于人脸图像特征提取和人脸匹配与识别两大环节。如今随着新兴技术加速更迭,“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的出现,使得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首先,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包括六个环节:

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人脸数据推测—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人脸匹配与识别。

其次,涉及到的技术有:大数据、人工智能

在人脸图像特征提取的环节中,除了提取失踪人幼年时期和疑似失踪人近期的人脸数据,还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失踪人的童年五官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五官的成长规律,再对推测之后的人脸数据进行提取,最后将推测之后的人脸数据与疑似失踪人近期的人脸数据进行识别和匹配。

有新兴技术赋能的时代,有人想让天下无拐,有人想让天下无贼。

宇视科技总裁张鹏国曾在文章《北京安防展浅见一二三》中呼吁:希望安防同仁们,用高科技产品帮助解决人口失踪问题,尤其是儿童。

据说,AI公司云天励飞创立的初衷则是受《亲爱的》这部电影影响,2014年,在一次深圳的技术交流会上,云天励飞CEO陈宁谈到了视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人脸识别的发展,会后一位民警冲过来拉着陈宁博士的手说:“如果把你们的技术运用在视频监控以图搜图方面,也许深圳将不会再有失踪儿童。”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陈宁博士团队成员每一个人的心,于是他们下定决心要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去助力平安城市,让天下无“拐”。

人脸识别技术,是“向善”?

可喜的是,目前中国计算机视觉技术模型的准确度已经达到了 96%,也意味着,其准确度越高,人脸识别越精确,找到拐卖儿童的几率则越高。

截至 11 月 30 日,全国公安机关“团圆”行动共成功侦破拐卖儿童案 290 余起,抓获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 690 余名,累计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 8307 名。这是无数民警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是新兴技术不断赋能的利好体现。

我们不难发现,通过这次“寻子”活动,人脸识别技术扮演了技术界的“正义化身”角色,散发着“科技向善”的强大力量。

而面对外界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质疑,我们不禁抛出了另一个问题:是否应该正视人脸识别技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脸识别技术亦是如此。

人脸识别不该被“妖魔化”,利用该技术的使用目的和使用对象是否规范、正向 才更是应该关注的点。

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规范与否,在于隐私保护是否得当。当个人需要某种服务时,可能提供的涉及隐私的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获得私密者要承担保密责任,既隐私只公开于有保密义务的人。而因为某些有保密义务的对象守不住这“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导致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质疑也不绝于耳。

为什么泄露隐私问题屡禁不止?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这番话道出了问题本质:“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起规范,或者来不及建立;也没有回馈机制,对「善」的褒扬以及对「恶」的惩戒都尚不完善。”一言以蔽之,技术伦理有待进步。

关于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认知,我们从一脸懵懂,到窃窃私语,再到公开讨伐,如今人脸识别引发的数据隐私问题一经曝出,便能瞬间激起“千层浪”。

特别是,疫情黑天鹅常态化,外界环境下,「无接触式」测温、出入口门禁成为倡导的生活方式之一,从而导致这项技术不可避免的大规模下沉,人们对人脸识别的讨论热度更是居高不下。

人脸识别技术大规模的使用也意味着,其技术到达了一个需要法律介入规范的分岔路口,例如今年7月份,针对“人脸识别”的使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对公民的人脸识别数据提出保护。各地区也都出台了相应的人脸识别措施,比如不得强制采取人脸识别信息等等。

结语

总之,对于人脸识别技术,我们还是应该抱有一定希望的,相信随着新兴技术不断升级,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人脸识别技术会“带”更多「亲爱的」小孩回家。

责任编辑:祁增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