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首战告捷,智能物流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2021-06-04 09:54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缙霄

6月1日凌晨三点,京东率先公布首日战绩。一个开门红,京东超市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超7倍,食品、母婴、酒水总成交额两分钟内破5亿,咖啡、燕麦奶、果酒等新兴品类同比增长均超15倍,京东生鲜成交额同比增长156%……

值得一提的是,零点刚过付完尾款后仅4分钟,家住江苏省常熟市的王女士就收到了智能快递车送来的京东618第一单!截至6月1日17点,包括京东零售订单和开放业务订单在内,京东物流送达单量已超去年全天!

900余仓库创造的奇迹

2015年,马云在被问及到对京东的看法时,曾经认为京东在将来一定会成为悲剧,并让阿里人千万不要去碰京东。

马云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他,为京东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认为京东会被物流拖垮。当时京东一共拥有5万名员工,其中光是仓储员工就有3、4万人。如果按照那年预计的电商发展速度,京东物流的员工将超百万。

但事实证明,京东物流不但没拖垮京东,还一度成为了刘强东手中第四个IPO。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京东销售平台最大的驱动力之一就是京东物流。

作为支撑了几十次618、11.11和年货节等大促的“超级稳定器”,京东物流在系统算法、供应链计划与多层级的库存前置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通过大促前销售预测、大促中实时数据可视化等方式,将消费者下单的预售商品前置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快递站点,一旦支付成功,即可确保在分钟内就可完成收货。

截至2020年底,京东全国仓储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拥有200+分拨中心和7,000+配送站,物流服务触角已延伸至全国。

智慧物流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今年京东618,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的仓库中,32座亚洲一号再创新记录,这一亚洲电商物流领域规模最大智能仓群再次成为从容应对亿级订单的关键力量,包括智能存储、智能搬运、智能分拣和智能拣选等机器人产品火力全开,为消费者从下单到收货的每一个环节都创造极致效率。

image.png

京东618首战告捷,智能物流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在这其中备受网友瞩目的便是智能快递车与快递小哥组成“人机CP”,据悉当前人机协作运营的站点已经超过20%,在大促期间每日可完成的配送订单量提升1.5倍以上。

从本质上来说,智慧物流就是通过各种智能软硬件、智慧化技术,实现物流各环节精细化、高效化、数字化发展的全新物流模式。

新规下的发展大潮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各项利好政策为智慧物流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2020年8月2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并指出,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而物流行业规模庞大、场景标准,是数字化推行的前哨。

当下,人们耳熟能详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ARVR、区块链等新技术驱动物流在模块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方向持续、快速变化;其中工业迭代,中国智造、互联网+等都在为传统生产与物流产业注入“智能的基因。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智慧物流的推进能有效减少物流中的人工不稳定因素。据京东统计,AGV可以将他们的物流成本降低50-70%,可以说在此趋势下,未来AGV在物流领域大规模替代人工已成必然,而电商平台这套成本快速投入——回收的模式无疑已经十分成熟。

加之5G技术的迭代,也对智慧物流行业起到了相当的推进作用。具体来说在物流仓储领域,5G应用可以使机器人产品摆脱时延、能耗等问题造成的限制,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低的维护成本;同时5G还可以解决海量设备数据庞大,收集、传输与储存难题;此外通过5G与AR拣货等结合,还能提升仓储员工作业效率,丰富仓储作业模式。

在物流运输环节,5G可以为自动驾驶车辆和无人机的运行提供关键保障。借助5G网络,自动驾驶车辆的感知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车路协同、车与人与车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将更加通畅,而无人机也可以获得更好的规模化控制效果。5G能助力新型运输工具更加智能化。

此外在物流安全方面,“5G+区块链”的应用,也可以使物流信息的传输更加高效、更加及时,并拓宽区块链技术在物流安全环节的多元化应用可能。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当下物流巨头们在智慧物流领域的布局也十分显眼,阿里菜鸟成立了E.T实验室、京东成立了XY事业总部、苏宁开设S实验室、顺丰打造了顺丰数据灯塔,谁都不甘示弱,谁也都不想落下。

小结

至2025年前,整个行业最大的机会还是在于智慧物流技术层面,所有涉及物流供应链节点流程的智能硬件,技术,未来将迎来新增长点;仓储技术,仓内智能硬件设备,新能源物流车/车联网会格外受瞩目。

其中从技术实践落地上来看,机器人在物流产业中真正发挥作业的主要是仓储机器人和分拣机器人,聚焦新零售商业浪潮,商业末端的RFID,智能分拣系统,智能输送系统,无人仓等将激发巨大需求。

责任编辑:潘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