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防的思考,辩证IBM不再提供面部识别软件事件

2020-06-11 16:13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几安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周一(6月9号),IBM在给美国国会议员的一封信中表示,该公司将退出通用的面部识别业务,并表示反对将这种技术用于大规模监控和种族定性分析。面部识别软件因多种原因而备受争议,包括潜在的侵犯人权行为,以及有证据表明该技术在识别有色人种方面的准确性较低。

“IBM不再提供通用的IBM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该公司CEOArvindKrishna在信中说。“IBM坚决反对也不会宽恕将任何技术(包括其他厂商提供的面部识别技术)用于大规模监控、种族定性、侵犯基本人权和自由,或任何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任与透明原则的目的。”

IBM的一位代表说到,这些决定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做出的,并且已经与客户进行了沟通,不过这是该公司首次公开提到这个决定。IBM表示,它将“不再营销、销售或更新这些产品”,但会根据需要为现有客户提供支持。

信中还包括Krishna围绕警察改革和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的立法建议。IBM表示,例如,人工智能在执法中可以发挥作用,但应该经过审查,以确保它不包含偏见。IBM还呼吁对警察不当行为制定更严格的联邦法律。

“国会应该将更多的警察不当行为案件纳入联邦法院的管辖范围,并且应该对限定豁免原则进行修改,该原则阻止个人在警察侵犯其宪法权利时寻求损害赔偿,”Krishna说。“国会还应该建立一个联邦警察不当行为登记册,并采取措施鼓励或迫使各州和地方审查和更新使用武力的政策。”

国外对人脸识别的落地一直处于半推半就状态,而我们国内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开放。

u=1984840470,1069949152&fm=26&gp=0.jpg

人脸识别技术

安防是人脸识别最成熟的落地

过去几年间,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已然成为各行业炙手可热的话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工智能的相关应用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安防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在安防行业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工信部2017年12月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人证合一、图像搜索等技术应用被重点提及,将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在安防、金融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可以说,在技术与政策的推动下,人脸识别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

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庞大,细分领域较多

1、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目前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的15%左右。2010-2018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7%。2018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为25.1亿元。未来五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23%的平均复合增长速度,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2、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参与者众多,竞争较为激烈

不同应用场景具有不同的品牌企业

目前我国排名前列的人脸识别企业主要有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专门成立从事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应用的创业型公司,老牌的安防及上市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同时还有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百度以投资或自有研发团队的形式进入人脸识别领域。

中国人脸识别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人脸识别技术正成为IT产业下一轮技术浪潮,国内外诸多知名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该领域,尤其是腾讯和阿里。在2019年7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的全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FRVT)结果的最新排名中,最具挑战的“非约束性环境照片”人脸识别算法测试子项目冠军由格灵深瞳摘得,而在2018年11月的该测试排名中,中国企业包揽了排名前五,中国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人脸识别行业议价能力较强,企业竞争逐渐加强

人脸识别行业在其产业链中对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强,随着行业的发展,各路资金的进入,企业的数量将会增多,到时将会加剧争夺最有利的细分领域,企业竞争压力将会加大。

3、中国人脸识别行业投融资热情高涨

2012-2019年人脸识别行业共发生80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达337亿元,占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投融资金额比重的40%,人脸识别技术投资仍然是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投资的重点。其中2017-2018年人脸识别技术投融资数量较多,行业投融资热情较为高涨。

2018年,人脸识别行业投资规模达187.15亿元,同比增长50.6%,为近年来的最高值,2019年人脸识别行业的投资规模有所减少,行业全年投资规模为65.85亿元,预计未来随着人脸识别行业在各场景中的应用逐渐成熟,行业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局。

4、中国人脸识别行业投资前景广阔

22.jpg

人脸识别与移动支付 

人脸识别行业投资前景广阔,从投资领域来看,互联网金融和安防领域将成为人脸识别应用爆发的急先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行业将在智慧安防、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移动支付等领域大放异彩。

timg.jpg

人脸识别与智能家居

人脸识别发展接受冰与火的考验

1、新项目的发展要做好落地

一个新项目,一项技术的研发、落地,通常经过探讨基本能让全球的从业者达成初步共识,譬如 5G、IoT 等等。 

但是人脸识别技术却与这些有细微的差别,它一直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作为人脸识别等 AI 技术能够成熟落地的领域,安防市场过去几年热闹非凡。在各类技术相互交织的时代,摄像头既是终端商用落地场景,又是数据驱动源头之一,战略制高点地位非同一般。

大背景下,这条赛道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关注,前边所提到到大华、海康等这些传统安防企业有涉入,腾讯、阿里、百度这些公司也密切关注。以及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人脸识别等 AI 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时,大洋彼岸的一些地区、企业却试图狙击。

我们国内市场不排斥人脸识别的发展,但是我们的目光不能只局限于国内市场,世界是经济发展的共同体,这个广阔的市场需要我们时刻关注。

2、凡事都辩证存在着,以国外为列

微软、谷歌等公司对人脸识别技术表现出了超常的谨慎态度,去年 6 月 6 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微软已经悄然删除其 MS Celeb 人脸识别数据库。微软称该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该数据库于 2016 年公开,含有约 10 万人的 1000 万张照片,这些照片未获得本人许可,并用于商业场景。另外,谷歌高管也曾表态,人脸识别技术存在巨大社会风险。此前,谷歌公司全球事务高级副总裁 Kent Walker 在一篇博文中写道:谷歌将不会通过 Google Cloud 提供“通用型”的人脸识别 API。除非相关“挑战”得到明确“认定与解决”。

也有一些公司正积极落地,用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 AI 技术赋能百业,降本增效。

去年夏天,亚马逊便将 Rekognition 交付至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以及俄勒冈州华盛县警长办公室作为执法工具。     Rekognition 是亚马逊于 2016 年末推出的人脸识别系统,它作为亚马逊云业务的一部分,一直与政府合作,向后者提供基于“人”的安防服务。    之后的时间里,亚马逊还在一直更新 Rekognition 服务,包括实时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以及改进人脸检测。    比如通过 Amazon Rekognition,用户现在可以对数以万计的面孔进行实时面部搜索。和之前相比,搜索延迟缩短了 5 到 10 倍,同时允许存储的人脸数量增加了 10 到 20 倍。    不久后,该项目就被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盯上,他们呼呼:亚马逊应该停止向美国政府提供强大且“危险”的人脸识别系统 -Rekognition。在他们看来,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前端视频监控摄像机上,可能会打破隐私及实用性之间的平衡。    作为系统的甲方客户,美国俄勒冈州华盛顿县发言人 Jeff Talbot 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我们已经利用这项技术抓捕了很多嫌疑人,将嫌疑犯的识别时间从 2 到 3 天缩短至几分钟”。    Jeff Talbot 补充道,“我们希望社区成员能够意识到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系统来解决犯罪问题。这个系统的应用能够保障社区安全,同时在事发之后可以获得足够的信息并迅速采取行动,在破案过程中,节省几秒的时间对于拯救生命来说都意义重大”。    其实,除亚马逊之外,其他很多科技公司也与美国警方保持合作,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视频监控和警察穿戴的相机镜头。

3、长远的角度看人脸识别

花这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研究人脸识别,一定是市场需要,能带来好的发展,不能因为担心会有种族识别不准确,隐私泄露而狙击它的诞生和发展。

既然有问题出现,那就是还没有完善,应该去迎接这个挑战,完善它,做到无差别识别,至于隐私方面是目前互联网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去研究最新的密码学技术来保护隐私不被侵犯,这同样也是其它人工智能需要克服的难题。

人脸识别市场还很大,需要研究的东西还有很多,这不就是我们的商机和挑战吗?

责任编辑:乔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