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新基建,资金和人才缺一不可

2020-06-05 11:33 来源:智能制造网

今年5月,伴随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的风口算是彻底打开了。

自从2018年以来,“新基建”三个字便经常出现在我们视野之中,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首次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后2019年,“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工作报告。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国家更是多次提及新基建。

timgVYO4AJ06.jpg

新基站建设

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首先指出,“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又召开会议,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不久前,发改委又对新基建范畴做出阐释,共包括三大领域:其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比如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其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其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和产业技术创新设施等。

从中我们可见,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有本质区别。新基建既是先进的智能科技,又是赋能智慧经济的基础设施。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企业市场。不仅是疫情期间经济复苏的强心剂,更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储备粮,意义非常重大。

在此情况下,大力布局新基建就显得尤为关键。过去,我国正是因为提前布局了传统基础,降低了企业成本,才让中国制造具有强大竞争力,才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崛起。而当下,中国制造要想向中国智造迈进,同样需要超前完成对新型基础设施的超前布局。

基于此,中央一声令下,地方雨后开花。随着国家对新基建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也在加速新基建项目的投资和落地。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0多省市公布了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新基建建设计划,新基建的东风可谓已经彻底吹遍全国各地。

不过,新基建毕竟与传统基建不同,其建设也与传统基建建设大相径庭。新基建的发展不在于基建本身,而是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与社会转型需求的叠加。换句话说,新基建的建设不能是孤立的存在,而是5G、AI、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融合。

对于新基建来说,三大领域的每一个基础设施需要独立建设,同时三大领域间又要相互形成联系。这就要求国家和地方在建设时既要协同布局、融合发展,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支撑这样的发展。但就目前来说,新基建明显还面临着严重人才问题。

资金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入局的20多个省市和相关企业带来的助力。例如福建投入了729亿用于2020年数字新基建项目,同时上海是3年2700亿,江苏200多亿,湖北1300多亿,以及华为、阿里、腾讯等都宣布未来几年将投入千亿加码新基建建设。

但有了资金,却仍然缺乏相应的人才。新基建需要拥有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而这两项的核心要素就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可据《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预计400万左右,区域人才需求差距明显。

在此背景下,随着5G基站等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新基建相关人才等软件配套也需同步跟上。日前,广州已经计划3年投入1亿,用于扶持新基建高端项目和人才,这为我国新基建补齐人才短板带来了福音。而接下来,我国还需更多类似的措施完善发展。

总而言之,未来我国还需一方面加快人才引进培养,另一方面将培育重点放在复合型人才之上。只有从这两方面出发,新基建的人才问题才能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届时,我国新基建发展的步伐才能真正迈开来,我国经济的转型才能彻底迎来大升级。

责任编辑:乔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