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转变在路上 请你闭嘴

2020-04-26 09:35 来源:长安事

时至四月,芳菲正劲,却仍有料峭春寒。

放眼全球,一片大乱;收回国内,前景难料。市场和企业经营在一片不可预测的摇摆中,做行业研究的难度从没像今年这么大过。难在谁也不知道老天爷这个大灾要闹到什么时候、向何处去,它所带来的对经济和环境的附加影响无法判断节点和走向。然而时间永是流驶,企业还得经营。今年一季度的整个智能物联网和安防产业,还是挺热闹的。捡几个点,我们可以仁者见仁。

关于Q1财报和今年的走势

24号晚,海康发了一季报。营收94亿,同比下降5.17%;净利润15亿,同比下降2.59%。大华的一季报很快也会出来。面对这种市场形势,几家大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双降是肯定的,但是这幅度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毕竟停摆了一个月,就算是红外产品卖得好,现金现货、供不应求,那也赶不上主营业务下降所带来的压力。之前跟同行沟通,个人总认为今年的现金应该能更好。原因是高危时刻企业一定选择收紧现金、控制风险,没想到也惨遭打脸。如果仔细琢磨,也是这么个理儿。单一业务和单一产品的盈利、现金,不能掩盖主营业务和各种成本消耗的亏空。

不是真心唱衰,但总是觉得Q2才是见真章的时候。往年Q1的营收本身就不高,而且还有个一月份前期尚无疫情的时候。再有就是整个2月份各地测温突击补课,到了3月中这一波基本过去了。真正的考验在二季度。对公业务和应收款势必受到较大影响;企业业务的用户本身已经较为艰难,选择收紧投入是必然的;中小企业和渠道的销路不能有效展开,这个时期又不能强行让客户压货。综合判断,真正的咬牙在Q2。不过财报倒不必有什么特别的担心。谁家还没有点藏货,谁家还没个递延啊。为了保证市场和企业自身的信心,都会各显神通,在规则框架内把数据做好点。

经营的拐点在Q3,国家、企业同理,有几个点可以重点关注。第一是这次基建与之前不同,投入一方从政府转向国企。且不说智能物联网企业在新基建本身的项目参与能挣钱,就是在项目上马的同时,大国企追求管理效率提升、经营成本降低,会在企业自身建设上加大投入,这是我们盼望多年的企业业务的突破口。第二,出口业务下降是必然的,都在转向内需。这一次可能重塑传统安防的产业链的最好时机,尤其是几个大佬的加入会使这个过程加速。海康推云商,大华一定会跟进动作。仔细研究云商这个概念,已经把SMBG从渠道业务转向了实体+互联网的产业链整合。是把企业从设备商、软件商向设备、平台、售后、运维转型,靠自身积累的资源优势转化,从产品商迈进到产品+服务商的行列。对于小微型下沉渠道和合作伙伴,要产品有产品,要方案给方案,要项目给项目,要售后给售后,要运维给运维,要钱给资金。这套原本属于互联网平台做的事儿,轮到了实体企业做,而且是在行业内有数一数二话语权的实体企业做时候,就别有一番风味了。产品线丰富、渠道伙伴多、项目资源广、判断项目可实行性和真伪能力强,这些是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但也有缺点,就是目前只能自己跟自己玩儿,大华不会让海康碰售后,宇视也不会让大华去做他的产品运维。不过什么事儿开始做都不会完美,总要有人去尝试、去开拓。第三,国内对公业务不会停滞,在重点领域还要加强。比如社区一体化管理、比如大数据。这就不多说了,此次疫情将这些沉在下面不被百姓所知的东西都推到了前台,无论海康、大华、华为,还是阿里、腾讯,或者是原本在智慧社区就沉淀很深的原来做楼宇对讲、智能家居的企业,都不会浪费这次机会。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主要商业机遇,还有比如电商的智能化配送分拣、零接触设施建设、泛在智能的建设等等,非常多,无法详细展开。

u=3561267807,3114800066&fm=26&gp=0.jpg

AIOT:转变在路上 请你闭嘴

总体上看,智能物联网企业的趋向稳定和增长在Q3-Q4,行业总体向好,人就能够保持增长,不会像预想中的那么差。这里说的是总体行业向好,不是单纯个体。今年的分化会更厉害,因为疫情,小微型企业甚至中型企业的经营一定会有实质性困难,一、二季度已经消亡了一批。能熬到三季度的,基本上就能活下去。尤其是出口型的企业,亚非拉更甚。最近看华南很多出口企业开始改卖口罩、卖额温枪了。生存第一,无可厚非。

关于2019年年报和拆分上市

2019年看过快报之后,发了年报的看点并不多,大致能判断个一二。海康2019年年报的重点,在于将2018年起开始拆分的三大业务单元进行了归类,并提供了营收情况汇总。PBG 156亿,同比增长4.09%;EBG 126亿,同比增长23.88%;SMBG 94亿,同比增长23.38%。这个拆分是海康未来数年的战略体现,能把数据亮出来,说明已经初步取得了效果。结合着今年的市场形势和需求,未来最可期待的是EBG和SMBG,是加速智能化、服务化转型的核心地带。不过之前在行业和企业内部,一直对EBG的业务开展速度有不一样的看法。从今年的财报看,EBG的范围进行了扩充,将原来我们认为的工商业扩充到了能源、文教卫、智能建筑、金融服务、工商业。范围的扩大,意味着权重的提升,也是AI普遍落地的落脚点。应该说EBG和SMBG的活力最强,也是未来几年中最应当受到关注的点。

宇视的财报数据也出来了。去年营收50亿,同比增长21%;净利5.4亿,增长18%。海外增长50%,这个成绩非常突出。前年在与鹏国总交流的时候,他也提过,宇视是广播种,早晚有开花的时候。看来这个开花结果的时间周期还真不算长。不过今年的疫情,对海外高增长还是有很大压力的。为了保证增长速度,势必要在国内市场进一步深耕。面对海康、大华和华为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是真金就不怕火炼,今年国内市场的大戏和之后的格局,让人非常期待。

对于萤石拆分上市,在去年安博会后就有所耳闻,如今已经坐实了。海康2019年财报的另外亮点就在于萤石。萤石去年做了26亿,持续高增长,在行业内已经很少有对手了。作为一家以智能化和互联网化定位的公司,真正的竞争不来自于行业内,而是在小米这样的企业。迈出上市的一步,除去企业管理和经营考虑,接下来更大的投入也是重要的原因。毕竟卖单品在智能家居这一行能够保证存活,做生态和线上运营和服务才能保证做大做强。以安全为核心,从视频云向物联网平台切换,今后的路还不短,但是结果可期。

关于杂音

从去年底到现在,业内出现了大量的负面新闻,尤其是针对海康。我们做了样本分析和舆情调查,手法简单粗暴而且高度统一,大致的套路是:一个点导向一个面,最后到公司的股权、经营、背景、个人等等不一而足。举个例子,这是在知乎上的一个帖子。问方说,红外测温到底是不是安慰剂。最高赞的第一个回答,是,误差极大,车站进门处用海康的,测温不准,结果可笑。进而是背景分析,海康国企背景,后台硬。再到分析个人,A股套现王就在这公司,安全出过事儿,最近硬盘又在闹。最后得出精简结论,呵呵,药丸。这种分析在业内人看是比较浅薄的,不计应用场景和环境、不计测温精度、不讨论黑体,直接出结论。更可怕的是分析完了这个事儿,又列举出一大堆与问题不相干的背景调研,这个就很耐人寻味了。

这种东西,完全是一类为了黑而黑的拼凑性文章。不是就是论事,而是集合你所有的负面于一篇,目的不是追究产品质量和问题,而是在于搞臭你。不仅是海康的一家之事,行业内的知名企业都面临过类似的问题。分析了好久,我们都觉得,这些负面背后,IT产业公关大战的痕迹异常明显,跟当初搞联想一个套路。从一个事儿扒坟掘墓,挖出八辈祖宗,有的没的反正都泼给你。在这边面,安防和物联网企业没经历过类似IT圈儿惨烈的公关大战,很难适应。我就好好做我的产品,不知道怎么就被黑的连老妈都不认识了。

分析原因,不得要义。笼统的看,AIOT向上走,IT企业向智能化沉,早晚有遇见的那一天,未雨绸缪,先黑为敬,这恐怕是一块原因。而更深层次的,看不懂,看不透,不过个人觉得这时候不该怂。你骂我,我必须还嘴。不然被人当哑巴,虽然假话说多少遍都是假话,但架不住有人以为自己说的假话是真话,吃瓜群众也被感染当真话听,那就划不来了。这既看不懂,也不敢多问多说。毕竟方方的例子就在那里。方方说,任何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方方又说,你反对我你就是极左。写个评论都被骂极左,咱也得慎重不是。

责任编辑:潘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