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包装式创新 安防人工智能不能走TD老路

2018-11-19 09:46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长安事

今天突然看到几年前的一篇文章,备受刺激,想说几句。那篇文章叫《TD式创新》,是财新周刊记者2014年底写的。当时还是财新的忠实读者,看过杂志,却没有引起太大共鸣。今天回头再看,感慨良多。TD-SCDMA,一个从一诞生就饱受争议的通信国标,催生了中国最短命的移动通信通信技术3G。西门子出于自己的商业利益,赠送给大唐,取道中国最终成为国际标准。TD-SCDMA在2000年被信产部部长明确表示绝不会成为国标的前提下(当时中国的2G才是最站得住脚的国际标准GSM),被几个人包装成了“自主创新”,成为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创新型国家”的样板。随之而来的,是外行管内行的安监局长管工信部,从此,中国电信业开始了“TD时代”的苦难历程。

22.jpg

伴随着用户和运营商的空前一致的抵制、反对,运营商将过去发展的TD用户过渡到4G。从2009年1月3G拍照发放,建了2万个基站的TD-SCDMA经过五年时间,寿终正寝。但当我们反思教训时,官媒竟然发出了《“TD式创新”是中国必然的选择》这样的声音,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错了就是错了,再怎么辩驳它也是错的。

也正在其时,视频编码标准H.265与SVAC激辩正酣。一个是企业自发的、遵循国际标准的编码标准;一个是有部里背景的、由一个或几个非一线企业提出的SVAC编码标准。我这里的话就不说明了,你懂的。一个来自于市场、服务于企业;一个是强推的一刀切。孰是孰非,我们自有判断。

这其实很深层次的反映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的创新,什么是被包装出来的创新,而且是被包装出来的“自主创新”。TD式创新,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河,那就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管理压倒业务。随之而来的,就是汉芯,就是红芯浏览器,就是一篇篇学术论文被拿下。很可惜,今天这种事情还在不断上演。

人工智能压倒一切的时代,这种危险意识越发强烈。单一产品、单一软件的人工智能应用也许并不难,但是真正运用在项目上,产品、系统、工程、应用的落地,绝不是一蹴而就,不会像智能硬件一样,说弄出来就弄出来。

于是就有人坐不住开始破口大骂:一个概念说出来,就知道吹牛,你倒是有案例啊,倒是拿出创新点来圆自己吹过的牛啊;于是,就有好大喜功者,开始说自己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落地于各行各业了;于是做区块链的也就来做智能芯片了……今年的安博会,出奇一致的人工智能,其实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不用内行,外行就能看出来。抡圆了吹的,务必是假的。但要借个人工智能创新的壳子。

两年间,红火的不行的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生物识别)企业完成了一轮轮融资,拿到了很多风投。软件,包括现在的产品,都不错。但真正落地到行业应用的,基本没有非常完整、准确的方案。自主创新接到项目后,不得不找到集成商,协助做解决方案和后续的服务。TD的效应在人工智能上,还在逐步扩大。

智慧城市,从目前的城市级应用看,在没找到正确的、有价值的运营方向前,对政府的管理层,是个鸡肋。但不搞自己的城市又跟不上形势。于是用人的智慧去战胜机器的智慧,把过多的义务给到企业和集成商,政府没有思考为什么用,用到哪儿,怎么用(古老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到哪儿去),说反正我花钱了你得给我做智慧城市。至于什么智慧,我就不管了。这和TD很像啊,IBM提出来,布道给我们,我们觉得可以搞,而且是向国际接轨,在此过程中在来点自主创新,何乐而不为。

自主创新,是要符合应用、需求、市场的创新,是绝对的以用户需求为第一的。绝非张冠李戴式的、借鸡生蛋式的创新。拿来主义该有,但小聪明式的拿来,只会拿来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篇比较负能量,可通篇都是大实话,不吐不快。感谢有良知的媒体人,也感谢踏踏实实的实干者。包装式创新要不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是包装出来的。

责任编辑: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