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安博会系列观察之-安防与人工智能

2018-10-19 09:47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长安事

各位好。安博会观察展望第二部分:人工智能赋能安防今天如约而至。

其实这个我在9月底的那一篇已经写的很多了。那篇东西写得很纠结,因为想用一篇文章把安防+人工智能说清楚,实在是不可能,只能捡几个重点列出来

上一篇写得很详细,对于本次安博会,还是有一点想说的,写个短点的,把最近的见闻和想法摆一摆。

芯片:很重要但急不来 更不能神话

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再加上今年我国芯片屡遭卡脖子窘境,被全民重视。通用芯片和AI芯片这两个闹不清的,现在也能知道个大概了。本次安博会,不知是否有专门的AI芯片展区,也不知道会有哪些芯片亮相。这点让我们非常期待。

5.jpg   

    AI芯片主要应用领域

中国大多数半导体企业还是专注在CPU的开发上,毕竟AI芯片在总体用量上还不到1/100。2017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约为3900亿美元,人工智能芯片仅为24亿美元。类似英伟达这样的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只是把安防的设备商定位成为了最重要的买家,而不仅是为安防一家服务的。这完全取决于随安防的前端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水平。由于价格目前普遍较高,应用场景和甲方特定等原因,智能摄像机还没有放量,只有约1%的监控设备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海康一年对于英伟达的芯片需求量大概是在20万片左右。一年20万片,这与海康一年海量前端设备的对比差距巨大。所以就出现了今年让我(不是我们)为之惋惜的深鉴卖身赛灵思事件。也希望在这次安博会上,无论是GPU、FPGA还是ASIC,国内的企业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区块链造芯片的我就不说啥了,一个嘉楠耘智就把我吓得半死了)。但是这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美国的领先,是用这么多年的积累、投入换来的。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深鉴这样的企业单打独斗去抗衡全球的科技巨头。对于技术,我们总是要有点耐心。B-2轰炸机从上世纪80年代初立项,到97年服役,走过了整整16年,迄今为止还无人能够超越。我们的歼20从定型到服役,到目前还在不断更新,调整。不可能一口气吃一个胖子,浮躁换不来扎实的基础。

我们需要给重要的产品技术以时间,更不能盲目的神话。上周的华为全联接大会,轮值主席徐直军发布了华为的AI芯片—昇腾系列,举国上下一片欢呼。我当时也转发了朋友圈,确实很高兴,终于我们国家能在AI芯片上有所突破,就单芯片计算密度而言,已经站在了世界第一。一举进入AI芯片世界排名前三了(现在华为还是第12,但是随着310、910的发布,预计会刷新排名,进入前三)。

但是随之而来的神话风,让我觉有有点不安。弯道超车、突破美国封锁、站在世界之巅,等等。这完全就是一波外行看到一点突破后的瞎吹瞎说啊,居然还有人转发、转载,“终于体”大肆盛行网络。华为这两款新芯片,确实给我们争了口气,确实很强,但是也没强到没有对手、世界第一的份儿上。

拿两款芯片去和英伟达、英特尔一较高下,我相信华为自己肯定没有这么幼稚的想法。英伟达的客户遍布各行业,应用场景积累非常丰富,而且训练这种给芯片“喂食”大数据的技术非常成熟,华为的产品是自用,没有与之对比的参考系数。AI芯片区别于传统芯片,它的应用场景非常重要。看华为的AI芯片,要从它应用的“达芬奇”架构去看,而非单独看一个小片子。而且芯片的生产流程分布,也决定了我们的短板。设计、制造、封装,三项,设计我们完成了,但是到了制造和封装的步骤,我们不得不请代工的企业。因为中国最好的芯片制造商,28纳米已经是成熟的极限,与台积电这类企业的7纳米差着三代。设计出来没人能做,还是分分钟被卡脖子。冷静,大家都要冷静。踏踏实实的不吹牛才能走得更快更远。怕就怕我们的企业很务实,群众瞎起哄,一片飘飘然,那就坏了。

智能算法企业的升级蜕变

我一直都对很多人工智能的软件企业不太友好(其实不友好也没啥用,人家该发财还发财),是因为第一看不惯被“独角兽、独角兽”的叫着。这就是个马,长个犄角就了不起啦。第二是觉得他们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可延伸性不强,干到最后,还是个软件企业。即便是各家都用了你的平台和软件,但是仍旧不能放量。

这次安博会,我一定摒弃自己的成见,去好好关注这类企业。最大的看点是在产品化上。从算法上来讲,所有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都跳不出“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三个维度,都按照回归、分类和聚类三个任务去提供解决方案(当然日新月异的今天算法的更新频率也在大大增加,我这里是三个基本法,衍生的没算在内)。就安防行业而言,现在公安的管理平台(主要是治安和社会信息),这些企业已经做了很多,有许多成功案例。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如果做的更大。当然他们不光服务于安防,还要服务于民生、工业、基础安全等多个领域。可想在安防行业内扩大自己的领地,产品化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软件公司的弱项。谁能率先实现软硬结合的产品+软件+平台这个结构,谁就能进一步发展,否则就不具备和传统安防企业竞争的优势。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等等,都有很强的产品能力,也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只不过之前精力是专注在产品上,但是近两年来,以海康为首的安防企业已经开始了物联网之路,产品、软件、集成,分别铺开,成立了各自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甚至公司的结构也为了适应业务端的变化进行了调整。这还是一专一多的问题。人工智能软件企业深耕该领域,对客户的需求和软件的细项研发肯定是优于高大全的安防企业,但是这种优势能维持多久是个变数。算法就那么几项,如果研发投入够,也做了案例出来,而且专注安防,且具备前端产品优势,那AI软件企业的强项将荡然无存,想要切安防的蛋糕也会越来越难。所以看软件企业,除了看算法和平台,还要看产品化的速度和质量。期待他们升级、蜕变,为行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传统安防企业的边界限定

对于AI软件企业,我们想看到他们产品化的能力。但对于传统的安防企业,我们在安博会上,更想看到他们走出去的身影。这些企业具备了足够的前端优势,越往智能化的路上走,就越会发现,产品和集成的边界越模糊。只有产品而没有集成,将成为只有枪而没有战术的傀儡部队。用自己家的产品,为自己的大客户或者一类客户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了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去年安博会海康提出的AI云,大华提出的云生态,到今年华为的警务云,都在云+边的框架下,努力把自己的边界往外扩,从设备商扩大到产品+集成商。短短一年,更新迭代、推出新概念恐怕很难,但是系统升级和应用范围扩大应该是有非常大的进步。这是很大的一个看点。

第二个边界扩展就是合作伙伴。几个大企业都在讲生态,自己不打架让自己生态下的小伙伴去打架(我这么说容易挨揍,但仔细想想确实是那么回事儿,大佬打不起架,断供、零和博弈的后果谁都担不起)。年初海康和华为的大会历历在目,不知他们的合作伙伴计划进行的如何,如果安博会能有进度的演示,那也是一大看点。看他们推进的速度,还看他们覆盖的行业,再看哪类企业能够成为龙头的伙伴。

第三个边界就是跨界。就是AI的商业化应用里,最重要的就是机器视觉。这也是传统安防企业跨界到其他行业,为其他行业提供智能视频管理和服务的核心卖点。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已知的,是安防企业利用自己的视屏优势,为智能停车场、工业自动化、楼宇自动化、智能物流、电子政务提供服务,那么经过一年,又有那些新的行业应用到我们的技术和服务了?这也值得关注。当然,AI商业化的第二个重要领域就是智能语音。但是目前类似讯飞这样的企业,还不能算顶尖的企业,如果Google参展,那就更好啦!(无异于痴人说梦)

精细行业和互联网企业的进入

随着智慧城市的兴起,类似于BAT这样的企业也开始从互联网流量向物联网服务进军。9月底腾讯最新的架构,把产业互联网抬升到了战略高度,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阿里在类似城市大脑这样的大型智慧城市平台上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华东的几个项目做得很漂亮。今年,百度首次参展。带着人工智能的互联网企业解决方案。预计还是基于人口管理、治安管理、警民服务等切入,上不碰应用,下不碰产品,只提供技术和平台服务。也许明年深圳安博会,腾讯就参展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昨天写了半天行业化,精细的细分行业服务,也在智能的路上越走越远。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新零售等等,都需要我们这些深耕行业的中型甚至小型专业企业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不要一味着眼于大,这些中小型企业的看点,也是十足。

责任编辑: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