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安博会系列观察之-深度行业化

2018-10-17 13:41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长安事

还有不到一周,一年一度的北京安博会就要开幕了。面对年度的盛会,各大媒体纷纷祭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对大会进行前期的猜想,以及充分准备进行报道。这几天陆续收到了几个老朋友的邀请函,在这里由衷感谢。我也做好准备,锻炼身体,为下周转馆打好基础。

一年一次的安博会,从理论上讲就是安防行业的“巴黎时装周”,新概念多,新技术多,但最前沿的技术到最后的应用,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学习新知识和新动态。尤其是会前几家公司举办的发布会,都是经过无数个大脑袋挖空心思想出来的点。从最初的总裁见面讲讲企业战略,演变到了后来的技术、产品发布和合作伙伴现身开讲。今年的新产品和技术,虽然战术上有突破,但从战略上讲,还将以人工智能这面大旗为主,不会有颠覆性的概念。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讲的中美的战略博弈。中国具有后发优势,前提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从大的框架上讲,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了,不会像之前一样日新月异。以摩尔定律为例。这里边讲的每18-24个月电路上容纳的元器件将会增加一倍,性能也随之提升一倍。但是截至目前,这个定律似乎已经不太管用了。90nm-28nm-14nm-7nm-3nm,还能怎么小?总不能拿着显微镜找吧。科技企业和国家最后都将进入存量博弈的阶段。我在这里等你,等着你奋起直追,但是我要阻挠你追逐的速度和脚步。

安防也一样。之前的模拟转数字,是个飞跃;到了高清和网络时代,人工智能又是一次飞跃。这次飞跃在十年内不可能有更大的创新。因为到现在为止,任何一个企业都没有把人工智能真正的玩儿转,大多停留在概念和战术上,一个单一的产品和前端实现智能化不难,如果为各行各业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形图像服务和大数据服务,那才是最大的难题。至少目前看到的还都是概念,能为城市提供真正神经网络和大脑的还没有。

所以今年安博会,我个人是准备看几个点。第一是深度行业化;第二是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安防;第三是云的应用;第四是行业大数据整合。

8.jpg

今天先说说行业化应用。这也许是最冷的冷饭了,因为这么多化里,最早提出的就是行业化和高清化。这么多年过去,高清基本已经全覆盖,行业化也已经做的很深入。但是如果深究,我们所服务的行业是否真正做到了服务到位、客户第一、虚实结合(定制和量产)、深入透彻?有与没有存在本质差别,而有与好也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有了,但在一些方面,还不够好。

安防服务行业的症结

9月底写了一篇《人工智能赋能安防》的东西,里边提到了被人工智能赋能后的安防产品,利用云的平台,为城市级大数据提供前端采集和后端解决方案。理论性的东西都能想明白,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却是严重的“看上去很美”。

现代的城市,无论是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四线,都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集合了衣食住行各种基础功能。为这种功能提供保证的是良好的社会治安和周全的市政服务。而智慧城市对于百姓来讲意味着更加便捷和高效。但对于政府来讲,第一讲求境内治安,第二讲求提高效率,第三讲求易于管理。治安是基础,没有平安的环境一切都是白扯。第二步到了效率,那就涉及到无数个行业甲方的需求上,比如交通,卫生,环境,水务,教育,医疗,金融系统,物业,物流,等等等等。汇集需求,给谁用,怎么用,如何分发?即便是能够汇集,如何归口管理?这个综合平台的管辖权是谁的?管辖平台的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关系如何界定?

一个技术的成熟,不完全在于产品,而在于应用。而应用永远是满足甲方的需求,在智慧城市中,深度行业化面临的各个甲方,都有自己不同的诉求和管辖范围。

从全局和横向讲,省市一把手要的是提高效率,便于管理,但是到了下边,这套巨复杂系统,无论从管辖权、使用权,都存在着各种矛盾。如果全省一盘棋,那么这个省就必须有类似于科信局这样的组织来做业务部门的职能服务。那各业务部门势必也要设立相对应的职能部门去和省立部门对接。对接之后,还存在着业务部门是职能部门的内部客户,业务对于系统的使用是否到位和上心,决定着职能设立的必要。而且横向管理还有覆盖行业太广这样的问题。这就很难满足各个行业定制化的需求。那就真变成了为了设立部门而设立部门,添油战术,兵家大忌。

从业务端和纵向来讲,省厅这类主建的机构和专业部门对业务的管辖具有很大权威性。可这类部门很难逾越跨部门协调的尴尬窘境。交通部门的数据能否为环保部门所用?端口是否开放?开放规则怎么定?服务商是谁?都是问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治堵。堵车成为了现代大城市的通病。这种问题的存在,是多元化的。城市路网建设,城市居住结构和配套设施,交通调度,停车难,等等。这按理说是交通部门的问题,但其中的违章至堵又涉及到了公安交通管理,错峰上下班、上学放学又涉及到了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小区开放停车又涉及到了治安,路网建设和城市配套又涉及到了城建、路政。智慧城市不是以行政为主,行业化不能靠命令执行。治堵不是大手一挥,限号限行,外地车禁入这类行政方法就能解决的。上周五参加一个论坛,听到住建部的专家讲雄安的交通(当然也只是听听,还没见过),觉得这才是现代的交通。分层管理,各有职能,加上智能调度和智能化平台的违章管理、停车管理,等等,才能从根本解决交通问题。一个地方、一个领域好弄,但是全省、全国推行,难度可想而知。

本次安博会,我特别期待类似于这样的行业化应用能够展示出来,就是全新的技术+现代的管理=高效的运行这类案例。空谈技术和解决方案都是不落地的。还有就是除了新建之外,原有城市级方案的升级助力行业甲方管理,这也是该重点关注的。

当然啦,不能一个劲儿的唱衰。特别好的解决方案就在面前嘛。就是军队的管理体系。军区主战,军委主建,军工企业主提供武器。最重要的是一把手对于这个东西的态度。如果是习惯性沿用旧的机制,肯定能保证现在的模式顺利进行。可如果不进步,就不会享受更加高效的现代化管理。相信国家已经把人工智能、物联网提升到了如此高的层面,一定会有好的办法和策略。

做大不如做小 做多不如做精

上边有点跑题,真正要说的是这个。

安防行业近几年的大变化,我们都看到了。除了融合和开拓之外,大批企业倒下也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包括一些上市公司。我们不说谁进谁退,大有大的道理,但是在大面上去和大的竞争,显然是不明智的。过去我们讲渠道为王,后来又讲技术为王,现在到应用为王。现代战争中,面对强大的对手,想要自保,必须采取的就是不对称的战术。这就是我之前一直讲的,中型企业的生存之道,就是顺着专业线一直走下去,走深度行业化的路。智慧城市的大系统,交给有巨大合作伙伴基础和巨大数据基础的企业去做,在这背后,还隐藏着千千万万各有需求的行业用户,把他们的脉摸准了,走细分,可能做不大,但是肯定能活着,而且有可能活的比较自在。

我去过几次海康、大华的展厅,他们的主题也是以行业应用为主线。但是我们要想到,一个企业不可能大到覆盖任何一个行业。他们的任务是开疆拓土,为了保证高增长,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个见效慢而规模偏小的行业。公安、交通这些大领域才是他们的主战场。而且这类企业是产品型企业,两条线走路,渠道和项目,也就支撑了他们现在的架构,分公司做项目,代理商做产品销售。前端的市场也就1000多亿,这哥儿俩占了600多亿,要论规模和量,完胜。要论精细,可能还真有待商榷。

我这里说的深度行业化,是行业定制,细分差异。我们传统说的安防企业的行业化之路,是为甲方用户提供安全保障和处罚取证的解决方案。比如公安交通管理、银行安保等(公安领域,交通和治安比刑侦对安防的依赖度高得多)。随着技术发展和场景的变化,我们所应用的领域也在深入,视频从治安向可视化发展,可视化由人看向结构化给人直接提供答案发展。细分行业化应该着手的,一定不是产品,或者说主要精力不是产品,而是平台、软件、系统集成。

说做大不如做小,就是上述的意思。第一是高山仰止,除了领域外的巨头杀进来有可能改变格局,行业内的企业不可能做的再大了;第二是大就要卖产品,这条路基本上也被堵死了;第三是做大就要有高投入,这在现在的经济环境看恐怕不太可能;第四是做大就要有深度的区域人脉,这没个十几年的积累更是不可能。

做多不如做精,是领会任正非所说的“向着一个墙口冲锋”的精神。一个企业精力有限,管理者的精力更有限。无端发起各类冲锋,就像二战中的日本,总有挑逗到美国的时候,那就是找死。而且对于墙口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小众领域,应需而生,是立项的根本所在。别看领域小,做透了照样能赚钱,而且小众领域的利润往往比大众领域要高得多(这就是不言自明了吧)。

公安司法、交通、金融、能源、智能建筑、文教卫这些大领域,基本上被占领的差不多了,其中有几个还是龙头的聚集区。咱搞安防的可以闭着眼睛想一想,想起一个领域就能立刻反映出企业名字的,比如:交通,海康、大华、宇视;金融,蓝色星际、浩云;智能建筑,银江,达实;能源动环,高新兴;等等。没必要往里扎了,高手如云。再找些更加细分的。之前和我们的顾问,向良璧高工聊过细分领域,我们也反复印证了三板的很多公司,营业规模不大,利润不少,而且解决方案精细,覆盖领域很小众,但确实刚需。以下举几个例子。

汇川物联网(831903):汇川智能监管平台是一款突破传统监管方式的远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实现远程智能测距、远程监控、现场材料见证取样远程管理、现场执法远程管理、视频会议远程指挥调度管理等功能。公司盈利主要来源于向施工工地提供智能监管平台的服务收入。

新视野信息科技(833828):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集视频监控、生物识别、噪音监测、扬尘监测、渣土运输监管于一体的智能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和渣土运输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新视野采用基本商务模式为“建设-出租-运营”模式,即由新视野全部投资建设,采用提供运营收费的模式。

悠络客电子(837110):为连锁商铺和摄像头使用者实现商用级别移动化远程管理和云智能化分析服务。进而发展至客流分析、商品热度分析等。

新视云科技:目前主要为法院提供“互联网庭审直播”技术服务,属于安防运营维护领域。新视云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软硬件平台设备销售和利用流媒体、云计算、内容分发等技术,为全国法院面向海量互联网用户部署庭审公开业务。

还有一个我比较熟悉的,快鱼电子(838168)。专注音频领域,最早接触应该是在2008年。一晃十年,在音频监控这个小市场里越发活力四射。上周五的会议,也听了他们老总的演讲,已经将传统的拾音器所具备的监听功能,运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海量的音频数据库结合,向智能音频发展。十年前我们在聊天的时候,想这企业能做到啥时候啊,这么点儿个市场。但是可贵的就在于市场小,大企业不做,又比较专业,不是长个脑袋就能干的。现在不但面向公安,而且在位教育、银行等一系列行业客户提供音频解决方案。细分领域才能造就比较宜居的环境,避开了恶战的正面战场,开辟小后方。

以上的例子,是几个细分领域的代表。如果不是这些公司冒出来,我们可能还不知道我们的产品运用在这些行业上也能得心应手,解决极大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加入,前端高度智能化,平台和集成是强项,行业应用将更具看点。

今年安博会,除了高大上的AI、云和大数据,其实我更想看看踏踏实实落到某个细分行业的精细化解决方案。看看他们开辟出了哪些新的领域,有哪些新的技术和甲方需求。任何不用在行业的产品技术都是耍流氓。相比于智慧城市,他们才是神经元。在智能化尚未成体系的今天,细分行业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更是组成最终大联网的关键环节。

责任编辑:沈文